儿子今年就15岁了,长得人高马大,可是,毕竟他还是个孩子。
除夕,和我扫完院子,贴好对联,儿子坐在沙发上换新衣服,准备和我回乡下他爷爷奶奶家过年。
他一边换衣服,一边问我:妈妈,咱们在平陆待几天?
我知道,儿子问这话的意思。儿子读初三,只放几天假。电视就不说了,现在到处都有闭路线。城里有电脑,可以上网,还有很多他买的书,他不愿意在乡下多待。
我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只是问他:前几天,灵梅阿姨推荐给我看一本书,我觉得那本书太简单了,可是却非常畅销,真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能帮我看看吗?
儿子示意我把书拿出来给他看。这是一本绘本,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
我边翻给儿子看,边表达我的纳闷:就是这么简单的图画,这么简单的文字,却能成为畅销读物,光在美国本土就发行了1800万册,真是莫名其妙。
儿子不说话,一页页翻过去。
翻着翻着,我看到儿子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我说:你说,大树像谁呢?是不是像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尽其所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和快乐?
儿子说,你不用多说了,我早看出来了。
在路上,我看到儿子一直默默无语,就对他说:每一位老人,都很惦念在外的孩子。一家人能团团圆圆一起过个年,是送给老人的最好的礼物。将来,你不管走多远,都要记住,妈妈在家里想念你。其实,一家人在一起过年,不光是孩子送给老人的礼物,也是孩子送给自己的礼物。因为,孩子只有回到父母身边,才会感到特别放松,睡觉特别甜,吃饭特别香。就像故事中那个孩子,不管他如何奋斗,如何打拼,拥有多少财富,他最终需要的,能给他安定的,还是那个树墩。家,就是我们休息心灵和身体的地方。
儿子说,妈,你别说了,我都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