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洪汛涛先生:勇于开拓的先行者
●束沛德
我怀着深挚的真情和敬意,和朋友们一起,纪念洪汛涛同志诞辰80周年,缅怀他在儿童文学领域做出的功不可没的业绩。
洪汛涛同志在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编辑诸方面都有出色的、引人注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童话创作理论上,可说是当代中国童话界一个有胆识有作为的人物。他不仅创作了《神笔马良》、《灯花》、《神笔牛良》、《狼毫笔的来历》诸多童话名篇而且出版了别具特色的散文诗体理论著作《儿童·文学·作家》和堪称我国新时期第一本童话专著《童话学讲稿》。在新时期之初,他积极参与筹办建国以来第一本专门性的童话刊物《童话》(新蕾出版社出版),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低幼童话选本《中国童话界·低幼童话选》(江西少儿出版社出版)。他在童话方面的所作所为常常是走在前面的第一个勇于开拓的先行者。
这里我仅举两三例来说明洪汛涛先生的成就、影响以及对我个人的教益、启迪。
洪汛涛先生的个人童话以富有民族风情、民间色彩和擅于塑造人物形象而著称。《神笔马良》这篇童话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的小孙子去年从加拿大回国探亲,奶奶、姑姑给他讲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他很快入了迷,被主人公用神奇的笔制服财主、皇帝的本领所打动。那段时间,每天夜晚临睡,都緾着他爸、妈讲一遍神笔马良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真是百听不厌。前几天,奶奶同他在网上通话,问他:“最喜欢听什么故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神笔马良!”同此可见,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在上世纪50年代,我写过一篇题为《幻想也要以真实为基础——评欧阳山的童话<慧眼>》。这篇发表在《文艺报》上的文章,引起了有关童话体载中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童话的特征、童话的表现手法等问题的讨论,讨论持续了两三年,先后发表了十多篇论争文章。时隔30年后,1986年洪汛涛在他的《童话学讲稿》中对这场讨论作了分析和估计。他认为:“《慧眼》之争,开创了建国后童话讨论的前声”,“这一次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很正常的学术性讨论”。他还肯定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儿童文学评论是“写上一些有份量的童话论述文字,对刚新兴的童话创作是有帮助的”。他的这些论断给随后出版的一些中国童话史、当代文学史中有关《慧眼》之争的论述以深刻的影响,这些论著的作者都或多或少借鉴吸收了《童话学讲稿》的观点。我这篇说理不够透彻、显得稚嫩的儿童文学评论处女作得到了肯定和鼓励,对我继续在儿童文学评论队伍里充当散兵游勇,起了打气、鼓劲的作用。对此,至今我是心存感激的。
另外,还有一件事,我是不能忘怀的,那就是洪汛涛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学十年(1976--1986)》(海燕出版社,1988年10月版),对我近些年参与编辑《儿童文学年鉴》曾给予了有益的启示。《中国儿童文学十年》的实践跨度虽不是一年,而是十年,但它们属于年鉴性质的书。它对十年来儿童文学发展成绩、经验教训的回顾、检阅和总结,可以作为儿童文学简史来读。它对儿童文学奖项、逝世作家、儿童文学机构的介绍,以及儿童文学事录、儿童文学理论目录索引,都可以作为资料来检索。所有这些,对我们编辑《儿童文学年鉴》在板块、栏目的设置上,以及组织、创作、评论、出版概况年度述评上,都有很多的参考价值。?此处两句原稿模糊不清?
洪汛涛先生走在前头,我们踏着他的脚印,一步一步继续前行,去完成他没来得及做完的事情。
历史不会忘记洪汛涛,儿童文学史册上会用浓墨重彩记上一笔写下有关他的灿烂篇章。
广大读者不会忘记洪汛涛,他精心塑造的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将深深镌刻在少年儿童的心坎里。
朋友们不会忘记洪汛涛,将学习、发扬他那种对儿童文学事业始终不渝的精神,为孩子多干实事、好事。
2008.01.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