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中国书香校园”活动自去年11月开始以来,引起广泛关注。报社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投入的人力财力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同志不理解,我曾听到有人当面问我:活动搞得火暴了,作者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作家的书会成为畅销书;出版社借势激活主渠道,新华书店也会大有收获。那么,我们搞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谁才是本次活动最大的赢家?
我在去年的总结会议上发表过《新传媒时代的少儿报业经营》的讲话,我想,这会成为报社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发展指南。新传媒时代是跨媒体经营时代,是竞合时代。单一、封闭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谁是本次活动的最大赢家我现在不能肯定,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谁能抓住机遇,把握竞争和合作的最好的结合点,把活动的优势迅速放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幻想中国书香校园活动”是拼音报社和作家杨鹏共同发起的,希望出版社对这项活动也比较看好。这样的活动是哪一家都没有办法单独操作的。如果不合作,我们没有出版资源和内容资源,渠道闲置;出版社的产品在新华书店转一圈又回到仓库,产生大量库存和退货;作家的作品“养在深闺人不识”,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我们不是单纯的教辅读物,我们是做少儿传媒的,传播是我们的职能也是我们的责任,能架起作家、出版社和读者的桥梁,是我们的优势的体现,也是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针的体现,更是我们所做的促进“阅读社会、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宣称:“我们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我们报社毕竟是一个经济组织,经济组织就是要讲投资回报的,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我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不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这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联合作家免费给订户给读者做讲座,为他们输送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爱阅读好想象的热情,激励他们学习向上的积极性,就宣传了我们作为媒体的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了我们的客户关系。好多校长告诉我:“听完讲座,学生读书写作的热情马上高涨起来。这次活动,很可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或者将来事业的起点。希望报社多作点这样的好事。”
二是我们作为平面媒体,影响力的发挥会受到很多限制。这是我们立体化办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报纸深入了读者,走进了课堂,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读者读报用报投稿的兴趣增强了,提高了报纸的利用率。
三是我们报纸覆盖面窄的劣势得到了弥补。我们报纸的“特色”是拼音,这个鲜明的特色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我们市场拓展的瓶颈:我们只能面对一二年级,我们只能经营一张报纸,我们费了很大力气建立的发行渠道“吃不饱”。通过活动,我们实施了增值服务,扩大了受众范围和经营范围,实现了渠道增值。
但是,尽管如此,目前我还不能认为我们就是最大赢家,因为我们的认识还不是很统一,内部还有很多同志在观望。如果我们还心存疑虑,如果我们还对合作伙伴没有信心或存有戒心,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轰轰烈烈开始,悄悄然收场。
其实也许,并没有最大赢家一说。因为合作就是要使各方都受益。单方面受益就不会有合作。只要合作者都投入了该投入的,收获了该收获的,就都是赢家。
所以我说,活动的最大赢家是教育,最大受益者是学生,最有影响的将是少儿传媒这个行业——因为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将会带领很多人直面逆境,奋起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