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还在为“妇女节”“女人节”议论纷纷的时候,三八节,报社的工会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节日活动——为重度烧伤的平陆小哥俩献爱心。
昨天上午,我和部分女职工手捧鲜花,带着职工们的捐款,来到了运城市中心医院,看望了小哥俩张骏、张强。看到我们的到来,小哥俩的父母热泪盈眶。而刚刚知道消息赶到病房的小哥俩的外婆,更是失声痛哭,甚至要跪下求大家救救孩子。看到小哥俩全身裹满纱布,面部涂满黑色的药,看到他们家人的痛苦神情,我心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听那位不幸的母亲说,孩子们的手术要等到两个月感染期过后才能进行,我想,他们如何来承受这种巨大的灾难和昂贵的医疗费用?
我对电视台的记者说,我们都来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为他们献爱心。不仅仅如此,还应该动员医院、保险公司和一些大企业,请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拼音报社历来有扶弱济困的好传统。光我亲身经历的事就有好多。上个世纪的希望工程、春蕾行动,我们报社都做了大量工作。后来还帮助了不少身患重病或家庭不幸的儿童。终生难忘的是救助在临猗特大沉船事故中失去母亲的农村小女孩樊梦迪的事。通过报社编辑部同志的努力,我们为樊梦迪联系了免费做手术的医院(她的手有畸形),为她联系了学校让她重返校园。我印象最深的是,本来已经说得好好的,可是一进手术室,她突然变卦,转身就往出跑。我只好换上医生穿的消毒服,陪她进了手术室,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连哄带劝,把她抱上了手术台。麻药进了她的体内,正流着泪的她突然就睡着了,可是我的泪却出来了。那一刻,我的心为这个本来开朗活泼的小女孩而颤抖。多半年后,元旦联欢,小梦迪突然出现在舞台上,伸出了自己健康的双手。我控制不住自己,走上台去,和她拥抱在一起——我们就像劫后相逢的亲人一样。报社的其他人也纷纷走上前去,在捐款箱里投进了自己的心意。没有人去统计谁捐了多少,没有人说一句动员的话,但所有的人都默默地发自内心地做了,包括在场的家属和退休人员。
我想,我们今天做的事,是我们拼音报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我们在三八节为自己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叫我们妇女或女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仅仅应该得到尊重得到关爱,更应该体现出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价值——妇女或女人,都应该和“母亲”有一样的内涵,都应该是“爱”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