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命题文章 |
对《小学生拼音报》评审意见“申诉”的回复
注:红字—来函原文,蓝字—厉兵答复(原文有颜色区别)
第2期2版
“有一天爸爸不在家”和下文“我偷偷地打开了电脑”联系起来,是不是“有一天”后面可以不加“,”?有没有语法书或规范指出状语前置必须加逗号?
【答复】时间状语后面并非一律都要加逗号。但是,就这一段文字而言,应该加逗号,因为连同前面一句话,原文是: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爸爸不在家,我偷偷地打开了电脑,拿着鼠标,学着爸爸的样子在桌子上晃来晃去。
“有一天”后面加了逗号,有个明显的停顿,才好与前面“机会终于来了”相照应。不妨读一读这段话,“有一天”应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处理意见】维持“原判”。
第2期2版
“学着爸爸的样子在桌上晃来晃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晃”的意思是“摇动;摆动”,解释“摇动”的意思是“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解释“挪”的意思是“挪动;转移”。根据我的理解,鼠标下面有圆球,操作者一般是晃动鼠标使圆球来回动从而改变光标在显示屏上的位置,没有人会把鼠标拿起来,估计一下,然后再挪动到其它位置。所以,我认为,用“晃”更能表现小作者“学爸爸样子”的天真模样。
【答复】可以“晃来晃去”的物体——身影、脑袋、胳膊、吊灯、树梢、吊环、手电筒、试管……由此可理解“晃来晃去”是怎样一种模式(怎么说明好呢?至少物体晃动的主要部位是悬空的)。说鼠标在桌子上“晃来晃去”,用词不贴切。
【处理意见】维持“原判”。
第3期1版
“江苏省通州市亭西小学” 通州市有一个西亭中心小学,下面还有亭东和亭西两个小学。作者杨谦电话:0513-6522822。
【答复】既然查实了,那就好。
【处理意见】不算差错。
第4期2版
“而司机叔叔却没有发现,车开走了”
【答复】原文是这样的:
早晨,我和爸爸沿着公路跑步。忽然,我们听到前面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原来是一堆石膏石从一辆装得像小山似的拖拉机上滑落下来,而司机叔叔却没有发现,车开走了。我和爸爸走近一看,足足有三四十块石膏石,占满了大半个路,来往车辆都躲着走。
应当看到,这里表述确实不大合事理。把“没有发现”后面的逗号改句号,是较简便但并不是最佳的修改方案。问题在于:车本来就在路上跑着,司机就在车上驾驶,这里说“车开走了”就不通了。似乎应该把“车开走了”改做“车走远了”之类。这样改,标点就不用动了。什么情景才用“车开走了”呢?比如说,司机在路上修车,把放在路边的棉大衣忘记了,丢在了那儿,这时候说“而司机叔叔却没有发现,车开走了……”。
【处理意见】建议维持“原判”。
第5期4版
(1)“他对她说”承接上面的“弟弟弟”,不改“便”完全可以。况且,这样更符合儿童的口气,“便”孩子不容易理解。
(2) “弟弟弟披着红披风飞了起来”可以是“说着”,也可以是“说完”,总之是飞了起来,加上“说着”可以,不加更加简练,而且没有歧义。
【答复】原文是这样的:
放学时,一个小女孩的风筝挂在了树上,她急得直哭。弟弟弟正好路过,他对她说:“小妹妹,别着急,我来帮你。”弟弟弟披着红披风飞了起来,把风筝从树上摘下还给了小女孩。
(1)审阅者大概主张改做“弟弟弟正好路过,便对她说:……”。这样改有道理,纠正了主语“弟弟弟”、“他”不必要的重复。这里不在于“便”易懂不易懂。如果“便”真的不好懂,改“就”总可以吧。
(2)不能说不加“说着”更加简练,而应当看到,加“说着”,话语前后才连贯。
第5期4版
“事迹,没有人知道小超人就是弟弟弟” 不加“不过”语气不同,语气是作者文风的体现,不应算错。
【答复】原文是:
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小超人协助警方擒获强盗的事迹,没有人知道小超人就是弟弟弟。
这里不涉及语气和文风的问题,而是加“不过”一类的词,前后话语才显出层次,才合乎事态演进的逻辑。否则,前后显得突兀。善于恰当地使用虚词,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功。
【处理意见】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