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边走边唱 |
下午两点一刻在运城上高速,到太原六时许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了。灶上晚上是绿豆小米粥,四样素菜。一盘凉拌胡萝卜丝,一盘辣子炒白菜,一盘白萝卜炒粉条,还有一盘大约是中午的剩菜吧,好像里面有煮花生豆有豆腐皮。我尝了尝胡萝卜丝,觉得醋少了些,于是王社长让小韩又倒进去一些醋,吃起来方才有些家里的味道。白萝卜炒粉条炒好后,关键一边往桌上端一边叫着:“招牌菜来了!”我们一起举箸,却几乎同时用嘴或眼睛说“咸了!”不管如何,晚上还是吃得热气腾腾,一会儿工夫盘子都见了底。
吃完回到办公室,觉得有些冷森森的。一看空调温度指示是9度。收拾完东西后再看,12度。还是有些冷。手有些出不来,上了会儿网,赶紧钻进被窝,可是怎么也睡不着,猛然间就想起10月份写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时结尾写的那一段:
我这个总编,感到任重而道远。
是为总结。又非总结。一切刚刚开始。
我们几代报人有三个共同的梦想:一是报社迁出地级市,二是发行量突破100万,三是报纸走出国门。
第三个梦,已经有了成真的希望!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结尾不像个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结尾,自己翻来覆去地念叨这几句,逐渐就念出凝重念出悲壮念出五味杂陈的感觉来。后来当新加坡方面订购的第一批书报发出后,我在夜深时毫不犹豫地打电话给李军,我说:“几代拼音报人有三个梦,三个梦可以说在我们手上都实现了,也可以说都还没有实现。”李军赞同我的说法,因为书报确实走出了国门,但是仅仅是个零的突破,在国外的汉语教学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像我们的企业文化手册里写到的那样:“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将把我们的旗帜插遍全球。”目前,港澳台地区和华人比较集中的东南亚国家,对我们而言,还是一大片处女地。而进军美国市场,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再说发行量,因为报名的限制,我们的报纸不可能像别的教辅报一样大量扩版扩大覆盖面,加上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所以发行量过百万对我们而言,是一大艰巨任务。2005年我们冲过了100万,但是那只是几个月的时间,并没有达到期均发行量100万,所以,可以说,我们的发行策略还只能停留在冲量的层面上,只有冲出这一层面,才可以在发行效益和发行质量上进行调整。
最后,我想到了迁址太原这件事。2005年2月,克服种种困难,我们把社址迁到了太原,暂时栖身在青年路海洋大厦希望出版社的旧房子里。我记得第一批随迁人员离开运城时是正月初八,天光灰暗,似乎有小雪的征兆。从来没有祭拜过任何一方神圣的我一大早轻车简从,悄悄来到解州关帝庙。当我奉上我人生的第一烛香火时,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庄重。我长揖深拜,一为所有随迁人员祈祷平安健康家庭幸福,二为迁址一事祈祷顺利圆满,三为报社事业祈祷兴旺发达。随后,我赶回运城参加送行会议。在会上,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雨纷纷,言难成语。我知道虽然还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一举措对报社来说,最终是功莫大焉,可是对每一个随迁人员来说,对每一个随迁人员的的家庭来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变故,都是难以预料的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我含泪说,第一批随迁的人全都是自我请缨,没有一个是做过动员工作的。虽然大家都是自愿,但是什么时候家里需要,什么时候坚持不下去了,随时可以回来。因为天气不好的原因,搬迁的邮车在路上走了整整一天,我们的好男儿就在邮车上冻了一整天。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二,我们在海洋大厦简陋的楼道里举行了揭牌仪式。高朋满座,喜气盈盈,使我们的仪式显得不是那么寒伧。在海洋大厦大家待了一年半,厕所常常不能使用,夏天里不能安装空调,连库房也没有。即便如此,每天早上活跃的晨会依然是乱哄哄的海洋大厦里最清新的阳光。一年半后,当我们在高新区举行新办公场所启用典礼时,全然是云蒸霞蔚气象一新了。我在答谢辞中除了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外,特别指出:“在我们进驻太原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许多的老员工抛家别口,来到异地他乡,吃大灶饭,住集体宿舍,忍耐了常人难以忍耐的,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我们新招聘的员工大都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在此,请大家接受我真诚的感谢,谢谢大家!”短短的几句话,岂能概括尽一年多的酸甜苦辣。在第一批随迁人员中,有的孩子两三岁,有的孩子五六岁,有的老人八十多岁。家庭的困难,感情的煎熬,新环境的不适,人员的流动,我们都挺过来了。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实现完全彻底的迁转。我们的规模庞大的印刷厂还在运城,我们的分发还在运城,运城还有我们的一栋办公大楼,两座家属院,还有部分老员工在运城上班。最主要的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人事关系,还在运城。从运城迁到太原的人员,家都还在运城。我们的根还在运城。
这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体制上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个人的原因。我们就像一些已经长大的树,在生息休养的土地下面,我们已经盘根错节,与周围的环境血肉与共。我们很难想象把我们连根拔起重新移栽的情景。运城给了我们太多的东西,我们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脚下的土地,可是,世界又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太多的憧憬和渴望。我们就像真正的殉道者,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牺牲,换取拼音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拼音报人面临的现实。我们注定要跋涉精神的苦行,品尝生活的艰辛,备受情感的折磨,走在圆梦的途中。血与泪,歌与笑,爱与怨,痛与慰,已经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深深融合。
每天在新楼的楼道里看到进进出出的新员工(在太原招聘上岗的),看到他们青春的面容和清澈的笑容时,我心里都会亮起一道阳光,就像满面沧桑的人端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那一种感觉,除非亲受,难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