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人生的“密码”
——读杏月散文诗《瞬间》
范玉吉
仿佛喝了酽酽的咖啡,苦味之后是一种真真实实的甘甜。这是《瞬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
杏月的作品读得不少,其为文之道虽不能说完全了解,但总可谓熟知了。杏月写作不是在对生活作自然主义的简单摹写,也不是在对某一种情感机械地作冲动的宣泄。她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在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对人生作理性的诠释。有人说杏月与柯牧文中有某种血缘上的关系,笔者不敢苟同。就《瞬间》而言,如果仅粗略地进行一遍初探而不作深层次的开掘,那就只能为表层的一些“贫矿”而迷惑。但若品茗一般细细读来,你就会发现文章的底蕴乃是一种对青春、对生命的冷静反思。
当我们的主体意识在青春的季节里刚刚萌动时,一颗不安分的心便开始向篱笆外那五彩缤纷的原野望过去,望过去,于是,你、我、他就在某个黄昏相邀出去走走。“一走就走了老远,老远,再抬头时,我们已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我们的出发点。”于以后的许多日子里,尽管走了许多圈,“也没有一个清新的故事,没有一道全异的风景”。但那个大大的“零”绝不会等同于徒劳。生活中有许多怪圈,要走出去就必须付出许多,须得用无价的青春去卑微地向命运换取一张小小的门票。这就是人生追求与寻找的全部过程。
“火热的夏日里,我从你手中接过一把红艳艳的山丹丹。”这里的几个意象经过一番神奇的组合,以撩人情思的一个画面再现给读者“我”从别人手中接过一种执著,一种信念后去开始那遥遥无期的寻找时的情景。只要是寻找就会有失败之后的失落,所以当“日已西斜”时分,“我被暴露在阳光下,梦已无从再寻,连同你和你朝阳般灿烂的笑容”,但“我”抹去眼泪,仍要去寻找。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会和很多人结伴而行,但我们只能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是“河两岸站着的两棵树”。这其实就是生活,就是我们一生一世在这个世界上构成的一种永恒的风景。所应庆幸的正如作者所言,“在成长的季节里,我们不曾用枝枝杈杈相戕”。这既是一种欣慰,也是一场祝愿。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永远和睦相处,愿好人一生平安。
也许我们会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也许“我”“跋涉了迢迢的路途来到你身边”是为了“啜口而饮你密封了二十几春的琼浆”,但是我的到来绝不是为了“躲在你巨伞般的手掌里,花仙子一般做着粉红淡绿的梦”。于是在“前方的呼唤惊蛰的春雷一样滚过头顶”时,我醒来,怀着“一潮高过一潮的愧疚”,去做个“行者”。在这里“行者”是一个不甘沉沦勇于进取的青年的形象。
多少年之后,当“我”“独自穿过灰蒙蒙的街道”时,蓦然回首,方知所走过的每一个小站都只不过是“夏夜天边闪过的那颗流星”。幡然悔悟之后,虽然“在我羁旅的日子里,连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也不能与你共有”,但心中涌动着的热血却使我只要一息尚存就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
全文读后,虽然感情告诉我这样的青春很苦,但理性的执著却对我说这样的人生无悔。在通篇飘逸着的苦涩中,我们尝到的将是一种畅饮之后的甘美与清香。
人生如是,青春如是。
(原载《山西师大》 作者系中文88·2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