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周酣》的“前世今生”
(2011-11-02 15:14:00)
标签:
娱乐电影中国电影一周酣马庆云文化 |
分类: 文学 |
《电影一周酣》的“前世今生”
文/马庆云
《电影一周酣》这个每周最新院线电影的视频影评节目,是由崔瑜琢、马达维、酣高楼、董浩翔、王广猛、王君和我一起策划出来的。节目最开始的构想,完全是我个人的一点理想主义的集中迸发,然后在这种顽固的冲动下,去找以上的这些兄弟,突然而必然的臭味相投了。我的这个小圈子里边,理想主义的情结还是盛行的,并且很多兄弟都是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的,他们的着陆正好把我的天马行空拉到地面上来,也便因此,才会有一些实质性的“作品”,如果这个视频的影评节目可以称之为一个还算真诚的作品的话。
从当下的中国来看,电影虽然并无振兴迹象,但因为电影人的各种奔突,还是为这种艺术形式和消费模式的喷薄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的。我们能见到的院线电影里边,虽然很多依旧是“骗一把钱就走”的投机者,但从我能接触到的电影人个人品行来看,他们都是在为中国要出好电影这个母体做着努力的。我不愿意把绝望的哲学气质任性地贯穿在对整个电影环境的抨击中来,而更喜欢带着希望,并为这些希望做一些可能只是徒然的事情——比如,这个对最新院线电影进行视频评点的《电影一周酣》。
我是中文系的出身,粗略地学了一些文艺批评的方法,但理论性远远差于我的一些至今有志并从业于此的师长们。从学识和学术的角度上讲,我只能算是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的一个并不及格的旁听生,只是多写了几篇无关痛痒的文字,比我的师长们多关心了一下书本以外的现实。对现实越深刻地关注,则让我越愁苦与紧张于自己学识的不足,不得不在书斋和广场之间来回游蹿,最后,成了现学现卖的文字小贩,无丝毫可以整理成铅字的书稿,亦无丝毫可以介绍给旁人读的著作。这种学问的不扎实,也让我一直处于时常的自我否定的境地中,很多时候,还会自己站出来驳倒自己。但毕竟是缴纳了全额的学费的,严厉的师长们也逼迫着我学了一些文化,让我在文艺批评的道路上可以找到一点自学的方向了。
而我所学的文艺批评,则又与电影学院的同仁的对影视批评的方法略有不同,我则更重艺术感受与社会伦理价值,电影学院的同仁们则更重手法与镜头运用及演员表演、导演功底等等。这算是中国当下两个殊途同归的影视批评路线,无论采用哪一种影评方式,只要出发点是足够真诚的,没有携带着铜臭味道的,都或多或少地可以促进影视的发展。
中国今年的电影票房,截止到现在,就已经超过去年的一百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无论是假繁荣还是真萧条,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电影市场还有更大地争取的空间。但是,与之更不匹配的影评人的艺术批评跟进,则无任何起色。中国上星的卫视里边,甚至没有一档能够一直坚持的影评节目,更不论什么客观公正的影评观点。铜臭味道弥漫在中国影评人中间,也正是因为这种味道,我们至今未形成能够影响甚至是左右中国电影进程的影评文化。我是带着天马行空的幻想的,幻想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搭建这么一个还算客观公正的影评平台。当然,我的兄弟们则更脚踏实地一些,帮助我把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走出了在地上的第一步,有了《电影一周酣》。
崔瑜琢兄弟在影院工作,知晓所有院线电影的第一线资讯,他又是科班出身,学识扎实,而为人谦逊;马达维兄弟在为电视台卖力,有一线的节目录制经验,是新闻传播的科班,人好酒,文则好哲学;酣高楼大哥,是博客中国的专栏作家,观点多与我相左,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未来的认识;董浩翔兄弟,则是一个将要走向成熟的年轻导演,他与王广猛兄弟这个科班的编导一起通力配合,为我们的节目做技术保障;王君女士,则是我所欣赏的节目主持人之一,用我的话说,头脑灵光,反应过人,为《电影一周酣》节目主持人的不二人选。我想,有他们在,这个节目虽然要保持零成本运作(以更大程度上维护我们的客观公正不受干扰),但亦不至于是粗制滥造的节目了。
这档节目,由王君主持,我每场作为评论人出现,并邀请一位特约评论员,三人一起,带我们的观众点评一周院线电影。诚如崔瑜琢兄弟给这档节目的定位一样,“全民参与、新鲜犀利、每周影评、惟快不破”,为了防止我们的思维模式局限于我们七个人之中,节目采取开放式的影评方法——其一便是,到影院现场采访刚刚出场的影迷看法,其二便是,大量采用国内影评人(实名采用)的观点。有了这方面的保障,我们才能在做到自己客观公正的同时,保持节目不被我们自己的狭隘而封死,才能成为开放式的影评节目。在微时代,每一个声音都应该被我们尊重,这句话,正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所在。
万事俱备,就差起东风了。老张大哥成了我们可靠的后援保障,他爽利地拿来观影票,解决了我们最后的障碍。一家河北影院的提携,也帮助我们解决了采访现场观众的难题。但是,虽然说是零成本运作,毕竟还要出现录制磁带等等方面的费用,可喜的是,这些费用都很小,我个人便可承担。至于节目场内场地的问题,我开始时候的构想是,找一家茶馆,坐着聊。酣高楼大哥的意思则是,既然要保持这个客观公正的风格,便不要做那些浮夸的东西出来,几个沙发,一张桌子,足矣。仔细想想,老酣大哥的主义才是正路子,花架子可以没有,但我们的节目内容,一定是充实饱满的。
崔瑜琢兄弟处又做了低调而深沉的《电影一周酣》的节目LOGo,并在人人网开通了同名的节目主页。我则开了以该节目为名的新浪微博,以期与我们的观众及其影评人做视频之外的近一步沟通。
我想,几个人,带着一点理想主义的状态,在做一点脚踏实地的事情,即使节目制作粗糙,但总不至于内容出现可鄙的地方。这档视频节目,下周就要第一次试水了,无论好坏,我们只要坚持,总能慢慢地走到路上去。在微时代里,我们的声音也是微乎其微的,但只要我们发出声音,便促进了伟大的微时代的到来与前进。我们以后的视频节目,下周末开始,在各大视频网站应该都能搜索的到了,不期大家给多少好评,只寻那些比我们更强劲的微时代的影评声音。
《电影一周酣》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ianyingyizhou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