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烟囱倒了,钢琴还要做——看电影《钢的琴》

(2011-10-26 11:12:53)
标签:

转载

中国上院线的国产电影里边,敢于用现实主义笔调说事的不多,但《最爱》、《钢的琴》和马上要上的《哈喽树先生》是今年的例外,这三部影片都是现实主义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卑微”地看到,即使这一样的电影,也不敢甚至无力于完整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最爱》最后沦为艺术的浪漫主义,提升感情而不直面血腥,《钢的琴》开篇便是浪漫主义的情调,只是用现实为幌子说艺术情结上的事儿,甚至到马上要上的《树先生》,可以说是现实向魔幻现实主义的妥协——为何会这样,我们为何连一部像样子的“活着”都不能拍出来送到院线上去?——套用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光腚总菊的领导不是死的。而我要加一句,中国的院线电影观众整体素质,有待近一步提升。那他们为何还没有提升?——这便是愚民愚出来的结果。

钢厂的几个下岗工人,要铸造一架钢琴,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首先琴做不成,做成了也不能用,再者工人们也不会那么傻,费那功夫做无用功,有那功夫早够买架钢琴了,至少买架电钢琴没问题。但电影《钢的琴》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略带荒诞色彩的故事。

正因如此,电影才尤其震撼人心,因为它不是一个写实的故事,而是心灵的表现。电影表现的是:在一个残旧破败的世界里,颓唐艰难的人们,该怎样生活。电影特地设计穿插了生与死的情节,即是要在这样的哲学背景下思考该怎样生活;同时,信仰的崩塌,社会的改变,工厂的破产,生活的无着,家庭的破裂,亲情的分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该怎样生活。

铸造钢琴本意是要留住孩子,但造钢琴的举动并没能挽留住孩子,造出来的钢琴也根本不可能是一件合格的乐器,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使如此,仍然要坚持铸造钢琴,仍然团结一致的红轰轰烈烈的造钢琴,乐器之王的钢琴,在这里显然是一个象征,它意味着有追求有理想的生活、有内涵有诗意的生活。

就像大家要留住那个烟囱一样,那烟囱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但它已经是老一代工人们“成长的记忆”和“回家的坐标”,是人们精神的支柱,但在城市工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烟囱被炸掉了,随着烟囱的轰然倒塌,人们怅然若失。

烟囱没有留住,孩子没有留住,但还好,有钢琴,有铸造钢琴的事业和精神,所以钢琴的生产过程才如黄钟大吕一般令人震动、敬佩和感慨。

为了某种精神的追求,坚持做下去,不计得失,不在乎成功与失败,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含义,“成功了,它将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了,它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