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王家岭等类似矿难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马庆云/文
我的堂兄是一个国有煤矿的地上工作者,虽然不直接下井参与挖煤,但也是经常性的要到井下去参观访问一下,并出来给更上面的领导唱一点高调的歌曲。我曾经问这位堂兄,他处的矿难是不是也很多。堂兄的回答有些委婉,国有煤矿出矿难的几率要远远小于车祸。当我问到,那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的矿难发生的时候,他回答,这完全是人祸,绝对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天灾。
堂兄告诉我,像地下的瓦斯含量、漏水世故等等,都是可以预测和提前防备的,但这需要大量的经济成本,换句话说,就是,死人赔的钱远远小于防止矿难发生的技术、人力、设备等投入的钱。一些小型煤矿宁可死人赔钱,也不做提前的预防。
这也正是为什么一大批的记者愿意盯着煤矿的原因。一般的小型矿难,矿上都是花钱了事,有记者要报道,就给些钱算了,作为封口费。所以,中国每年真正发生的矿难次数要远远大于报道出来的矿难次数,死亡人数也要翻上几倍。
政府在矿难整治上的力度其实是不够的。每每有矿难发生,就地免去几个副职,然后异地升迁,处罚最后反而变成奖励。免职制度在当下的体制环境下,有作秀的嫌疑,起不到根本作用。
既然各处煤矿在矿难预警上的投入和死亡赔偿上的投入差距还很大,那不妨用经济的手段进行遏制,把死亡赔偿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上去,并且要远远高于预警的投入时,各处矿井必然要加大预警方面的投入了。
人的生命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但许多矿难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矿井主拿工人的生命来换取经济价值。加大索赔份额,让矿井死不起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是针对私营煤矿的,像堂兄处的那种养尊处优的国家矿,他们是不在乎给矿难工人多少钱的,反正不是自己的。这样,就不妨引入一把手负责制度,出了事情,上下的一把手全部就地免职。拿个副手出来做样子的,早晚要让人民厌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