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春晚,不吃伟哥争口气!

(2007-12-13 20:52:19)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赵本山

中央电视台

春节联欢晚会

伟哥

分类: 乱侃
 
           央视春晚,不吃伟哥争口气!
              马庆云/文
  中国的文化土壤里缺少滋养“英雄”成长的腐殖质,而在这种文化里一旦成长起一个“英雄”则必然树大好乘凉,在这个“英雄”的周围“团结”起很多的“小英雄”,所以,在中国,派别之争尤其严重。派别之争,本应该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我们的文化因素中存在一种激进的非理智因素在里面作祟,所以,一个“英雄”以后很难马上成长起新的真英雄。
  苏派文人的顶梁苏轼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够在文学上超过他的人出现,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滋养出一个有成就的文人后会在很长时间内不在出现能够与他比肩的文人,这其实是我们文化心理中的一种内在阻碍,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文化里的伟哥情结。所谓伟哥情结,就是我们的文化土壤中可以艰难的滋养出苏轼一样的文人,但要知道这种滋养是耗费很多元气的,而这种元气的耗费就体现在后来人一直把前人当作标榜的对象,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手法上,都仿效前人,力图在学习与借鉴中寻找自己文学才华的出路,而这种没有建立在超越基础上的模仿,只能起东施效颦一样的功用,一如苏轼之后一蹶不振的苏派文人。这种伟哥情结会对以后人才的产生起到肾亏的功效,这种“无法超越”是伟哥情结在文化传承上的最大弊病。
  中国人在这种伟哥情结的支配下,缺少创新能力,他们一般只知道继承,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很少敢怀疑伟哥作用下的前人文化成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文化是伟哥的作用力下产生的,他们没有伟哥,所以没有前人的肾动力。
   赵本山,中国小品界的老大哥,没有几个中国老百姓怀疑他的小品演技。可以说,赵本山在中国大陆的小品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在文化艺术领域看来,则走入了中国文化中的伟哥情结,他的“后人”一边模仿着他的演技,一边幻想着能够得到他那样的“肾动力”——上台演出的机会。有一些评论说,赵本山阻碍了中国小品的发展有二十年之久。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没有错误,但这种阻碍作用不是赵本山人为的,而是我们的中国文化使然,我们的文化中存在这种很难超越的情结因素。
  一棵大树旁边很难生长起来另外的一棵大树,因为先抢占先机的这棵大树会把水分阳光无限地占有,在广袤的绿荫下只能成长起一个个的树宝宝。而在中国文化里,就是缺少这种给新人机会的文化氛围,在赵本山这样的文化大树下面,央视和其它娱乐频道的导演们很少给绿荫下成长的树木以机会,所以他们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很难在舞台艺术上超越前人。这是一种外在的人为限制因素,导致艺术的断裂。
  针对中国文化中的伟哥情结,有许多文化名人选择给后来者更多的机会,以寻找他们艺术的继承者。某著名学者在他的《新文学大系》中欣慰地说到,“看着后来的文艺界小将们把我们这批五四分子挤到第三代或者更远的位置上去,我们应该感到的是欣慰,而不是对他们的打杀”。这是需要一种甘为年青人服务的精神,是一种文化的无私传承,只有建立的无功利目的上的艺术家才能够完成这种艰难的文化继承工作,才能在新人的成长过程中感觉到欣慰与庆幸。
  赵本山老师,今年可能会因为个人私事而无法参加春晚的录制工作,这对中国的小品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给更多的新人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能够叫他们更好地走出赵本山的艺术阴影,而寻找自己的更好的小品表达方式,创造出除赵氏风格以外的更多艺术风格。
  央视是否可以不吃赵本山这丸伟哥药,是否可以给赵本山以外的新人更多上台的机会,这将关系到我们小品界的发展前景问题。伟哥是有副作用的,央视春晚,怎样克服这种副作用,怎样在克服副作用的同时克服我们文化心理中的伟哥情结,这或许是叫春晚的编排者在这最后的一个多月里最头疼的事情了吧。
  可悲的是,我们这种新人的成长方式,不是在正常的趋势下进行,而非要在前“英雄”的倒下后开始。我们的文化心理中什么时候才可以克服这种伟哥情结!但愿今年的央视春晚能够不吃伟哥争口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