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冰冰的衣服比汤唯脱地有价值

(2007-12-10 13:52:42)
标签:

人文/历史

色戒

汤唯

范冰冰

苹果

分类: 乱侃
                   范冰冰的衣服比汤唯脱地有价值
                                              马庆云/文
        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人们要脱衣服,要上床,要睡觉,要作爱,艺术当然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可以拍裸露戏的时代是进步的时代,把裸露戏看做电影卖点的时代是一个正在逐渐走向进步的时代,这样的事情直到所有人都把性当作一种最平常的事情之后才会有所收敛,收敛的最终结果不是艺术中没有性,而是有性,但它已经无法作为卖点来吸引大众的眼球。
       性爱会逐渐地走向一种平淡化,而非艺术一样的夸张,艺术把人的欲望夸大,一如艺术就是一种个人情感的宣泄,只有夸大的宣泄才可以成为系统的艺术。艺术选择夸大,当然不会放过“性”这个人类共同的自然欲望。《色戒》中的性可以背叛除自我以外的所有人,这就是一种夸大,没有回归现实。
      《燕赵都市报》刊登一篇文章,其中认为《色戒》中的情色镜头要比《苹果》中的裸露戏好的多,前者的一切关于性的镜头都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而后者只是影片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卖点,没有实在意义,是哗众取宠。
         笔者对此持相反意见。我个人认为,《色戒》可以归结为张爱玲式的个人才华抒情片,而《苹果》完全是一种写实,一种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写实。有评论认为,前者是张先生个人的情感写照,这大抵是不错的。而这种个人情感写照,我们是否应该看出作爱与性虐之外的更多的东西呢?难道真如李安先生在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性爱叫一个女人屈从背叛?不是,作爱的力量还完全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中国古代的圣贤就曾经说过,温饱之后才是淫意,可见性爱不是人最主要的自然欲望,它的产生是有其自然前提的。张爱玲先生的个人才情中把性这部分过分的夸张了,所以造成李安电影中的错误理念,认为一个女人只要和男人连通了就可以被转化成温存与依恋,这是不太现实的,只有在艺术中才可以得到存在。如果性爱的力量真的那么大,那将没有什么强奸案件了,因为所有女人都不再选择起诉。如果《色戒》真是张先生个人情感的写照,那相信仅仅是作几次爱是无法叫张先生爱上一个汉奸的,他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更多的促使她改变的东西。《色戒》之色,是大胆而放荡的艺术夸张,在情节推动上起到错误的作用,它借用了艺术作为色情的幌子,与现实不符。
       相反,范冰冰在《苹果》中的大胆裸露,却是把艺术归于现实,是用现实的性来达到艺术的宣泄。女员工与老板的性关系在《苹果》中得到全面地展示,它触及了现实中的生活笔法,生活原本就是这样,丝毫没有什么披上艺术外衣的虚构。因此,《苹果》中的三段性爱镜头没有一处是败笔,没有一处可以省略。范冰冰与佟大伟的性爱,是夫妻之爱,是后来故事情节发展中的铺垫;范冰冰与老板的作爱,是一种社会权利对社会渺小人物的强奸之痛,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的,它的性爱镜头是狠狠抽在社会脊梁上的皮鞭,更不可少;而佟大伟与老板妻子的作爱,那是一种报复,是对有权有势阶级的报复,也是女人对男人阶层的报复,是一种肉体的放纵与惩罚,性爱实际操控于现实,而非《色戒》一样的改变现实。《苹果》的真实意义是通过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社会的种种“强奸”,社会上层对社会下层的“强奸”,男人阶层对女人的“强奸”,女人对男人的“强奸”报复,而最终的所有报复,都又要集中在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晶上——孩子。孩子其实是社会心理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才是社会权利的统治于社会现实的妥协,既有有权阶级的妥协,也有下层阶级的尊严放弃,既有有权阶级女人的权利接替无人的苦楚与妥协,又有下层女人无权左右自我命运的妥协。有评论说,范冰冰所饰的形象,丝毫没有自我,是一种被摆布的木偶,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范冰冰的裸露戏与堕胎过程都是一种女性内心的自我反抗,她既要征服自我,又要服从现实,剧中的所谓木偶正是要表达这一放弃与妥协过程。
        从作品的时代意义上讲,范冰冰的衣服比汤唯脱地更有价值,因为她承担的社会批判力远远大于张爱玲式的个人宣泄,她的作爱与“强奸”才是一种真实的强奸,才是社会大环境的写照。它所触及的人物心理要比《色戒》深刻的多,也悲剧的多,因为个人的悲剧远远没有群体的悲剧更深入人的骨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