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2008-09-02 23:35:12)
标签:

爆肚儿

炒肝儿

灌肠

北京

奥运

美食

小吃

木麻黄

志愿者风采

分类: 山南水北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北京的老人当然是唱京剧的。穿白衣的老人意态潇洒,从容自在地拉着二胡,旁边的老太太斜背着一个怪可爱的编织小包,和着白衣老人唱着。听不到她唱什么,但我知道那是一出昂扬衷情的倾诉。这些是和北京厚实的城墙相呼应的,因而显得和谐。另外一对,拉二胡的是越拉越快,唱的是越唱越激昂,最后一声嘹亮的长音结束,他们博得了“好”一阵喝彩声,我忍不住用力地拍起手掌来。旁边的洋人亦站着发傻,好像被那气势镇住了一样。坐在中间的小女孩子裂开了换牙期空着的嘴巴来。非常可爱生动,意味深长的画面。这是2008年北京最热闹的初秋。

 

奥运期间最畅销的是老北京的老小吃了。去过东华门东面王府井的小吃街。人很多。小吃也多。这些小吃,选出几样来,几个人一起吃,每样试着吃一点。留下印象的有油炸灌肠、炒焖子、水爆肚、羊杂汤、炒肝、栗子面窝窝头……一致认为,最老的最平民化的,就是最好吃的。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檐前旧燕的记忆是由这些老人唤醒的。

幼时是在在古旧的老屋里长大的。雕画着松虎月鹤的的檐前有燕子停驻,它们甚至进驻堂屋,与人共处。看它们每日里衔泥弄儿,不知陪我们度过多少无知躁动时光。

 

母亲是喜好粤曲的,总能听到她时时兴起哼唱的粤曲小调。她牵着幼小的我们,到她能去的戏场看戏。于是,我的记忆里都是舞台上挥洒的戏袍水袖,戏里戏外的悲欢离合。散场后往家走,走过一幢又一幢古老的大屋,黑色的青瓦在暗夜的天幕里显现出神秘的棱角来。在这些古老的大屋檐前,一律镶嵌着一面大铜镜,向着海的方向,用于辟邪镇魔。我常忍不住仰着头观望,既害怕又期待地探视镜子里面,是否某一天照出青面獠牙的妖怪来。在粤戏里,二郎神和跟随着他的那条犬,都是反面角色,而受迫害但最终获得团圆的沉香母子是何等可爱俊俏的人儿。但我总是只能看见镜面反射出大白日光。在黑夜里大铜镜一律幽暗清凉地静默在大屋檐上。这是我儿时害怕又好奇的回忆。

 

在北京大大街小巷,公园庭院,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想起了南方向海的古旧老屋,还有舒缓幽雅的南音小调。想起秋凉了,海风亦凉得柔软,把榕树这样安稳沉默的大树都吹得生出了柔情。一曲《分飞燕》,凄婉地在树梢间游动。一直唱到月圆。我熟悉它的唱词:“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似珠强忍欲坠仍在眼……”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北京的老人当然是唱京剧的。穿白衣的老人意态潇洒,从容自在地拉着二胡,旁边的老太太斜背着一个怪可爱的编织小包,和着白衣老人唱着。听不到她唱什么,但我知道那是一出昂扬衷情的倾诉。这些是和北京厚实的城墙相呼应的,因而显得和谐。另外一对,拉二胡的是越拉越快,唱的是越唱越激昂,最后一声嘹亮的长音结束,他们博得了“好”一阵喝彩声,我忍不住用力地拍起手掌来。旁边的洋人亦站着发傻,好像被那气势镇住了一样。坐在中间的小女孩子裂开了换牙期空着的嘴巴来。非常可爱生动,意味深长的画面。这是2008年北京最热闹的初秋。

这回我听懂了,是著名的京剧唱段《智取威虎山》: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坚决要求上战场

听那边练兵场杀声响亮,

看他们斗志昂,为剿匪练兵忙,

急得我如同烈火燃胸膛,

杀豺狼,讨血债日盼夜想,

披星戴月,满怀深仇磨刀擦枪,

风雪里,峻岭上,

狼窝虎穴我敢闯,

为什么偏要留我守村庄,

马上去找参谋长,

再把心里的话儿讲,

坚决要求上战场,

誓把顽匪消灭光。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在一边上的大型屏幕上,正直播一场奥运足球赛。一对老夫妇。老公公正陪着坐轮椅的老太太认真仔细地观看这百年奥运的现场直播。我心里想,“金钟响玉兔归王登九重,普天下喜的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最能得到安详的就是老人,最能得到快乐的是孩子,最能得到幸福的是成年人。而北京奥运期间的老北京,显得尤其潇洒自在。但他们更能为奥运处理而感到自豪。戴着“北京街道治安志愿者”袖章的老人神情严肃地站正了,好让镜头给他留下为人民服务的时刻。在暗夜的街道上,杨树投下浓重的树影,一位老人还在打扫着她的清洁责任区。这是多么可爱的老北京,这是多么可爱的北京情怀。奥运期间的北京,奥运期间的老北京,给我留下深刻感佩印象。

 

那么,奥运期间最畅销的是老北京的老小吃了。去过东华门东面王府井的小吃街。人很多。小吃也多。这些小吃,选出几样来,几个人一起吃,每样试着吃一点。留下印象的有油炸灌肠、炒焖子、水爆肚、羊杂汤、炒肝、栗子面窝窝头……一致认为,最老的最平民化的,就是最好吃的。

 

东华门东面王府井的小吃街(小吃简介来于网络)

 

我们喜欢的爆肚儿。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爆肚儿。它虽为小吃,却能雅俗共赏,差不多人人都对它抱有好感,叫上盘肚仁儿、散丹(即百叶),再来一壶老酒,哥儿几个围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绝对是津津有味。
  爆肚儿能自立门户,在北京的小吃中独当一面,那还得提80多年前东安市场开业那会儿。当年,有个姓王的在市场中第一个摆出了爆肚儿摊,这就是沿袭至今的爆肚儿王。那时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齐上阵,先是从朝阳门外的“汤锅”(指屠宰牛羊的地方)里买来新鲜的牛羊肚,然后拿到井台上去一遍遍地洗,尤其到了冬天,水凉刺骨,双手被冻得红肿红肿的。最后,还得步行五六里路把洗干净了的牛羊肚儿送到东安市场去应市。就这样,爆肚儿王在京城的名气与日俱增,回头客越来越多,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这家铺子就搬出了市场。这以后,便就有了朝内小街的西德顺及爆肚儿王。至今,老店依然是春风得意,顾客盈门。
  说爆肚儿,那最后还得落实到吃爆肚儿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较讲究的,不光是在精选主料上,而是在刀口儿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艺。你说是切片儿、切块儿还是切条儿、切丝儿,甚至在宽窄薄厚上,那常吃的主儿也是很在意的,更何况对吃爆肚儿的作料也很讲究,不光有店里事先配好了的,也有的顾客进了门,要求按自己的口味专门单独配制。据说,当年著名的京剧老生马连良先生就特别喜爱吃爆肚儿,但他喜欢的作料只是醋中调芝麻酱,其他一概免之,虽然简单,可老先生却是能独享其乐。

 

我们很喜欢的炒肝。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这道小吃很容易被名儿所骗。其实……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清末民初时,北京的饮食业也极盛一时,既有伺候大宅门的饭庄子,又有招徕顾客的小饭铺,更何况那遍布京城的茶楼、茶馆、二荤铺和大酒缸。要说“吃在北京”,此不虚言。每当提起北京的风味小吃炒肝儿,北京人都会想到前门外鲜鱼口里的“天兴居”。说起来大概您还不知道,就在天兴居的斜对面,曾有一家历史更为悠久的铺子,这就是炒肝儿老店“会仙居”。当年,“会仙居”以它独特的风味招徕八方客,名噪京华,就连附近广和楼戏园的梨园界人士都是“会仙居”的熟客。
  提起这道小吃,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刘永奎的北京人,在鲜鱼口内租了间铺面,于是,便开了个夫妻小酒店,并起了个很有些雅趣的名字——会仙居,专营黄酒和小菜。到了庚子之后,这小店则由他们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
  初时,刘氏兄弟经营炒肝儿时,沿用熬、炒、勾芡的烹调技术,做出的炒肝儿味道鲜美可口,物美价廉,远近闻名,它不仅受到北京老百姓的欢迎,即便是达官贵人也被这炒肝儿的香味所吸引。
  说到这炒肝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吃呢?早年间,曾有人这样描述它:“稠浓汁里煮肥肠,一声过市炒肝香”。原来,这炒肝儿并不炒,只不过是烩肥肠,以淀粉勾芡,里边配上一点下水,最后撒上一些砸好的蒜泥,这道小吃就做成了。
  刘氏兄弟在做买卖上精明过人,炒肝儿如果用大碗出售肯定赔本;价定高了又怕不上座儿,因此他们向瓷窑里定制了一种专盛炒肝儿的碗,这种碗口大底尖,像个喇叭形,看上去好像挺大,其实呢,里头的容量并不很大,这样虽然每碗只卖两个铜子,却仍然有赚头。久而久之,这小碗卖炒肝儿倒成了气候,成了吃炒肝儿的一种讲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儿,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儿。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忽然也想尝尝炒肝儿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我们颇欣赏的炒灌肠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肠要算得上是物美价廉,绝对的大众化。这种纯北京式的真正土产多少年来在集市、庙会上随处可见,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来唱主调。您瞧,那卖灌肠的摊子上,大铁铲敲打着大铁铛的缘子作响,引得大人、孩子围上前非要掏钱来两盘儿尝尝。说实话,吃灌肠不在乎解饿,只是领略它的风味,过过馋瘾
  
在北京的传统风味小吃中,要讲风味,这外焦里嫩的灌肠味道最奇特;要讲传统,它更是千古不变,无论是谁,依旧将煎好的灌肠蘸上蒜汁;依旧是用小竹签一片片扎着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没有一点情趣了。听老人们讲,当年,地安门外后门桥东西两面各有一家灌肠铺,在北京很有名。桥东一家较老的叫福兴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张后便只剩下桥西的合义斋一家了。当初,这合义斋也是以经营灌肠而出名,不过,今非昔比,当年的合义斋如今早已经改头换面,成为一家经营多种风味小吃,门脸儿修得古色古香的铺子了。
  
灌肠是把淀粉加红曲灌到猪肠子里面。不过,这种讲究质量的货色现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庙会、夜市上您所见到、吃到的,只是用淀粉加上红曲捏成个棒槌形,切成片后上铛煎,滋味当然不如真正的灌肠,但因为用油煎得特别香,而且价钱又比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肠吃上瘾的人索性就买上几块,回家去自煎自吃,独享其乐。这也是一种吃法。

 

这是北京城里最浪漫的事:)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小吃,小吃……

 

壮观的冰糖葫芦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爆肚儿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煮火烧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锅贴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窝头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最浪漫的老北京人和老北京小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