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国内目前教育状况的看法(之三)

(2013-01-31 12:45:29)
标签:

创感文化

交换生

教育

亲子天地

育子辛经

 这里分享一个观点。我想说,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具备将来立身社会并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和潜质。具体做什么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我们肯定知道,能力和潜质,这个一定有。作为教育,它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力争把每个孩子的这个能力和潜质发掘出来,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充分发挥其优势,力争使其最大化。

    而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这里仍然打个比方。参加奥运会,有许多项目,需要不同的参赛运动员具备不同的素质和能力。这正如同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的不同要求。而我们的教育所做的事是什么呢?我开办了一所体育训练学校,训练的运动员都是为参加奥运会做准备的,但我这里练的项目和标准,都是以肌肉块和力量作为衡量的。怎么讲?就是无论你自身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无论你将来要参加什么项目,到我这里来一律给我举杠铃、练哑铃,我衡量的标准就是谁的肌肉块大,谁就是好样的。

    奥运会开上了,我培养的这群孩子上场了,结果发现,只有一部分人适应比赛,少数人甚至可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还有相当多数的人,败得很惨。

    有人这样评价中国的教育,是用培养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每一个孩子。具备当科学家素质的人,少而又少,能够在中国这种教育下保持轻松、愉快并能够完全适应的孩子,少而又少。再回到刚才的例子上,一个人本来瘦瘦高高,四肢修长,腿部弹跳力超强,可一味地练杠铃练上肢,结果肌肉没长出多少,跳高还荒废了。

    大家很熟悉智商说,这个学说曾经统治科学界很长时间,目前不少学校仍以此为基础,探索孩子的禀赋与学习能力和未来事业发展的关系,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现在,这个学说早已被智能结构理论所取代,大家如果有工夫,可以找一下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智能结构理论方面的书稍稍看下,从他表述的人类的八大智能——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者当中,您可以发现,您的孩子至少会在其中拥有一项专长。

我们的教育目前的选课方式、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等等,几乎就像我刚才打的那个比方中的体育培训学校一样,太过单一。您的孩子,可能具备跳高跳远的潜质,可能在技巧性运动方面有天赋。但如果一味让他去练块,不但过程很痛苦,而且很有可能学得不伦不类,扬不了孩子的长,还避不了孩子的短,擅长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能呆在不擅长的领域磕磕绊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