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口译员:“听英语故事”的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可以着手玩“我是口译员”游戏。玩前,给孩子提个要求:把这课的新单词念念。这是嵌入的记单词环节二,看着单词会念。父母的这个要求很容易被满足——给孩子讲了那么些英文故事了,孩子念念单词作为回报,有什么不可以啊?其实,这里面还有小小的花招哩:其一,孩子在课文和故事中反复听过的那些新词,在头脑中会有印象,念起来应当不会太费事;其二,马上就要开始的“我是口译员”游戏,将要用到那些词,而提前让孩子念一念,作个铺垫。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做游戏了。父母告诉孩子:你可以当个口译员。问孩子敢不敢于接受挑战。孩子一般会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应战,二是含糊其辞,三是干脆拒绝。直接应战的,当然没问题。含糊其辞的,要问清原因,如果孩子不习惯当着父母的面做“口译员”,那么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试着录下视频,自己听和看,如果有可能,不妨让孩子把效果最好的一次拿给父母看。当然,实在孩子不愿意让父母介入,那么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来,父母以后择机再说。或者,孩子干脆对这一方法排斥的,也用不着强迫,直接进入下一个游戏“小小英语剧”即可。
“我是口译员”的玩法,至少可以有两种:一是孩子直接拿着学过课文的中文,一句一句地口译出来。二是父母念中文,念一句,孩子翻一句。这里面的窍门在于:首先,翻译所用的中文译文应当是与英文表达对仗较好的,而别直接从课文里拿出来给孩子;其次,一些拗口难念的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什么的,或换成简单的,或干脆通通不要,以减轻孩子口译时的负担;第三,孩子口译的时候,无论对错,都不要打断和纠正孩子,也别让孩子看英文,只一门心思看着中文句子说英文,讲错了、讲得慢、讲不顺都没有关系,只管讲就是。
这个游戏对于增强孩子的语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读几遍英文,合上书让孩子讲意思,多数孩子会记不住几句。而一味让孩子背课文,对不擅背诵的孩子来说十分枯燥,甚至是受罪。让孩子看着中文课文讲英文,开启的是孩子中英转换的能力,孩子会拼命想,中文是这么说的,那么转换成英文怎么说呢?有中文作参照,省去了背诵的压力,孩子会觉得轻松许多。有了这样一个主动转换的过程,口译一遍下来之后,孩子对照英文的时候,会对英文表述印象深刻,因为之前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大脑对英文有种迫切的认知要求。第一遍口译时,可能孩子只是堆砌句子,句型、语法甚至单词可能都有问题,这没有关系。等孩子第一遍口译后,再看一遍其英文课文,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且会记住相当多的内容。这时,只要求孩子大致记住即可,不用一字一句地背。之后,可以请孩子再做一遍口译。第二遍会比第一遍明显好许多。如果孩子有兴致,可以多重复几遍,如果孩子觉得累了,就暂时放下,然后按照表中所列的计划,在之后若干天内将这一课陆续再做几次,直至熟练。
在这个过程当中,记单词环节三——听汉知英,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实施了。在孩子有兴趣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在这个阶段专门让孩子听着中文意思说新课中的英文单词,相信孩子不会觉得有多难。人家都能够看着中文课文整篇地口译成英文了,用英文说出其中的个把新单词还会成问题吗?如果是这样,那就非常好了。当然若孩子听着或看着单词的中文意思,还是想不起说不出英文,可以让孩子稍稍做些功课。毕竟,要当口译员,不能在新单词上掉链子吧。
在“听英语故事”中,父母不是自己还编了故事了吗?这个时候也可以拿出来给孩子做口译练习用。因为里面的核心内容都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变化的只是一些非重点。而这种小小的变化,又多少能够减少枯燥,增加孩子的兴趣,并增强孩子学英语的成就感——瞧,我不但能口译课文,还能口译其它故事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