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嘛非得让孩子听话

(2011-02-17 12:31:46)
标签:

贝贝

快乐老爸

育子辛经

习作

意见

协商机制

文化

分类: 快乐老爸的育子辛经

    让孩子听话,是简单却不明智的要求。对成人言听计从的孩子注定缺乏个性,缺乏主见,也缺乏创造力。比听话更有益的,是让孩子学会与父母、与他人的沟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学会用规则来处理和解决与父母、与他人的意见分歧。这种平等对话机制,既体现的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在教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爸爸都喜欢说了算,当然也就喜欢孩子听自己的话。许多爸爸责备孩子的一条重要“罪状”就是“不听话”,“不听话”甚至成了一些爸爸的口头禅,想起来就得说几次。而“听话”则是好孩子的基本要求——爸爸的一句“真听话”,对许多孩子来说,那是莫大的夸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也一直把是否听话作为衡量我家贝贝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她“听话”,我就高兴,她“不听话”,我就不那么高兴了。

    那次,贝贝约好了去同学家玩,我不想让她去,阻拦不住,情急之下我张口就是一句“不听话”。

    有时,贝贝早上起来,面对丰盛的早餐却不愿动筷子,说吃不下,我马上斥之以“不听话”。

    贝贝写了一篇习作,我读后感到很“另类”,就强令她重写,她不服,坚持要把这篇习作原样交给老师,我说她“不听话”。

    照我当时的逻辑,孩子的所作所为,不合我愿,就要归入“不听话”之列,却没有去想,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为什么孩子又非得“听话”?要孩子听爸爸的话,潜台词实际就是:爸爸的话都是正确的,爸爸的要求都是符合实际的。可天地良心,哪个爸爸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话都是正确的,自己的要求都是符合实际的?

    贝贝想去同学家玩,有错吗?显然没有。再也没有比跟同龄人一块玩更让孩子快乐的事了。作为爸爸,我的阻止当然也有我的理由:怕不安全,怕影响完成作业,怕给人家添乱……这也没有错。但当我用自己不错的理由,强行阻止贝贝不错的行为时,有错的恐怕就是我了。怕不安全,父母可以接送;怕影响完成作业,可以把作业带去跟同学一块做;怕给人家添乱,可以跟对方父母事先沟通一下……我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我并没有去做,只是一味要求贝贝不能去,去了就是“不听话”。贝贝能服吗?

    早上起来胃口不开是常情,哪怕上午要考试,哪怕上午有体育课,这会儿吃不下就是吃不下,“听话”就能吃下了吗?想让孩子早饭多吃点,可以早点叫孩子起来,甚至可以拉孩子出去跑两圈……吃不下早饭,就是“不听话”。贝贝能服吗?

    再说那篇习作,我以自己的眼光认为它有问题,而贝贝坚持己见交给老师后,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赏,认为习作立意新颖,表达鲜活,非常精彩,老师甚至提出,要帮她把那篇习作推荐到刊物上发表呢。假如当初贝贝听了我的话,这篇被老师看好的小文就会夭折在襁褓中了。难怪她不服我呢。

    作为爸爸,我时常用“听话”来要求贝贝,而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被要求了无数次的。

    一个暑假,看过“万恶的收租院”小人书的我不知怎的突然迷上了泥塑,便找来好多泥巴做人像,当时看过我“作品”的大人小孩,都不相信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我的“处女作”。但爸爸对我弄脏衣服、弄乱院子很恼火,上来就是一通“不听话”的训斥,还让我把那些“吓人的东西”统统扔掉。我流着泪当众砸掉了所有“作品”,从此再没摸过泥塑。我“听话”了,但生活中却永远少了一样可能给我带来更多欢乐的东西。

    我自己经受过的苦恼,在不经意间又被我施与了孩子。

    经历和思考,让我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武断地要求孩子“听话”,会束缚孩子的思想,限制孩子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因而是不可取的。

    于是,在某一天,我家贝贝听到了她老爸对她的庄严承诺:“你不必听我的话——”

    看到这里,有些爸爸可能会吃惊地张大嘴巴,甚至会发出讥讽的笑:“贝贝的爸爸脑子进水了吧?”

    请容我把话说完:“——但咱们一定要按规则行事。”

    看看我们的规则吧。

    爸爸要容许孩子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无论爸爸对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有多么自信,都必须耐下心来了解孩子的切身感受,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是否有不同意见,尤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不同意见,而不要动辄把“不听话”的大帽子扣到孩子头上。特别是那些脾气急躁的爸爸尤应注意,给孩子说话和辩白的机会,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爸爸与孩子间要有沟通协商机制。既然孩子可以提出不同意见,那么爸爸和孩子真的出现意见不一致了该怎么办?这里可能有几种情况:不急于马上见分晓的,不妨放一放,用时间“沉淀”一下分歧;有必要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来解决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家可以充分辩论,真理不是越辩越明嘛;还有这样的情况:爸爸和孩子的意见针锋相对,一时无法一致,而时间上又容不得慢慢协商,怎么办?那就只能先听爸爸的。机制就是机制,它未必能保证每次让所有的人都满意,但有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麻烦。

    爸爸要有作出妥协让步的勇气和智慧。能让孩子说出不同意见殊属难得,能与孩子平等争论更为不易,而爸爸一旦发现自己真的错了,能够主动向孩子作出妥协让步,那就是一种勇气和智慧了。

    我在贝贝面前可能缺少所谓的“威严”,但我丝毫不担心自己在她心里没威信。我不用“听话”来要求她,但在我们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规则下,她的行为远比“听话”更让我满意。

    上面说的这些,对妈妈也是适应当用的。(摘自《快乐老爸的育子辛经》  贝贝现在远在澳大利亚过盛夏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