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
承受了近乎无穷大压力的应届毕业的孩子们,一下子放松了。据说,孩子们有个用来放松的传统,那就是——撕书。看了一组网上的照片,校园,教室,操场……到处是白花花的一片,伴随的是孩子们那近乎复仇式的笑容。孩子们撕的不是书,是紧张,是压力,是烦恼,是痛苦……
不过,看着破旧的、半新不旧的甚至崭新的书和本被撕成碎片扔到空中,我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不是不可以撕,不是不可以扔,不是不可以放松,不是不可以发泄。但我觉得,无论如何,撕的和扔的,都不应当是书和本。
国人有个特点:貌似敬畏的东西,内心里其实未必信服。面子上显得恭敬,背地里没准会呸上一口;用得着时,当孙子都行,用不着了,翻脸比翻书还快。许多孩子戏称书为“敲门砖”,读书考试均属无奈,内心里对知识、对老师连带对书本,都是恨多于爱甚至只恨不爱。因为这个门敲得太辛苦、太压抑也太无奈了。终于有一天,可以跟这些给自己带来太多太多不爽的书们说再见的时候,心底里的那股怨气、闷气、戾气陡然上涨并爆发,那种近乎报仇雪恨般的撕书举动,似乎很容易在孩子们当中引发共鸣。

孩子们,我们真的没必要撕书,真的。
书,伴着我们度过了最孤寂的时光,即使我们不认为它于我们有恩,它也是我们可信赖可依靠的朋友。对于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不道声谢就算了,至少别祸祸它吧。
书,对于我们可能已经失去了价值,但在那些缺书少本的孩子们眼里,它弥足珍贵。一本带着你笔墨和指痕的书,还可以让更多热爱学习的孩子圆梦,何乐而不为?
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我们用排碳的代价换来的,它不仅属于个人,也是社会的财富。今天言必谈“低碳环保”的我们,为了呈一时之快而置无谓浪费于不顾,实在难称明智之举!
写到这,我的眼前闪现出西点军校毕业仪式上的画面:漫天飞舞的军帽,还有学员们发自内心欢欣的笑。
我们学学这个,不也挺好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