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比学业更为重要的……

(2009-09-18 09:10:30)
标签:

新浪博客

育女辛经

最好博客群

大话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

分类: 自说自话

 “学习改变命运”的说法大家耳熟能详,通过学习,的确有成千上万孩子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学业如此重要,于是不少人将“唯有读书高”奉若圭皋,可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人生中原本还有比学业更重要的东西……

 

  据说,美国最古老的纳尔逊中学的标志是鹰和马——在校门口有黑色大理石雕塑,校徽上、明信片上、文具上都有其图案,“鹰—马”微雕还被做成精致的礼品赠送来访的客人。

  一般想来,“鹰—马”的意义太直观了,无外“远走高飞”、“马行千里”、“鹏程万里”之类,而有心人细究缘起,却发现它的真实含义与咱们惯性思维的理解完全是两回事:那是一只被饿死的鹰,由于它只想着具备飞遍世界的能力和技巧,却没有学到觅食的本领……那是一匹被宰杀的马,它嫌原来的主人给的活多、给的饲料少,便改投到一位做皮匠的新主人那里,不用干活又吃了几顿饱饭之后,这匹马的皮被剥下来了……

 读过这两则寓言故事,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所学校以“鹰—马”为标志的良苦用心了。

 在我们所熟悉的教育体系中,学业总是被当仁不让地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其它方面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是“教书”加“育人”的双重功能,却成了“教书就等于育人”的单维模式。

  学业当然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东西:增加知识,增长才干,增进智力。但无论它有多么重要,都不可能赋予孩子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能力。没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孩子在保护自我方面甚至比不上自然界的小动物;没有健全的心智、性格和情感,凭一时一事的“抖机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中走得更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抱负有时还可能是家庭和社会的祸害。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提及一个关于英文表达翻译成中文的争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个功能(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当中,前三者毫无疑问地被译为“学会知晓”、“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对第四个“学会”的中文翻译则出现差异,有译作“学会做人”的,还有译作“学会生存”的。

  我在英文方面并没有很深造诣,因此对Learning to be如何翻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读过争论双方的观点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原本就难尽其意,那么不妨把各有其理的“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叠加起来——“学会做人与生存”,尽管从字面上看略显别扭,却可能对原意表达得更为完整。

 这里的翻译问题,带出的其实是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知问题,也就难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为此争论不休了。我的所谓“叠加方案”当然不乏戏谑意味,但我的确想以此为话头,表达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远比学业更为重要的……

澳大利亚某小学的墙上写着这样一行大字:“在这里,我们教育这些价值观:Love(爱),Trust(信任),Honesty(诚实),Responsibility(责任感),Intigrity(正直),Reconciliation(和睦),Belonging(归属感),Cooperation(合作精神),Social Justice(社会公正),Sense of Humor(幽默感)。”这令刚刚把孩子转入这所学校的中国父母大为惊讶,因为这十项内容当中居然没有一项是涉及学习的,甚至没有一项是有关智力因素的。震憾之余,来自中国的父母开始反思:教育,远不止是对孩子仅仅在智力或语言等方面进行的技能训练,而应当是对身心健全的孩子全方位的塑造,是培养孩子“学会做人”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然,对于“学会做人”的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学会做人”是能够遵守社会准则和公共道德,有人则说“学会做人”就是明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人甚至把它理解为深谙游戏规则并且懂得钻游戏规则的空子——有些所谓的“励志书”就是这样教大家的——这样的观点不但误人子弟,简直有教唆之嫌,务请各位父母留神。

 社会环境在某些方面一时的不尽人意是完全正常的,每个社会成员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向善和相互监督,来使社会不断进步,环境不断改善。为“适应社会”昧心而为的曲意逢迎,会让孩子心灵扭曲,人格变形;为自己“活得滋润”刻意行之的偷奸取巧,只能使社会环境更加不堪。在监督体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父母,我们无法强求别人做到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我们至少可以给自己设置做人的底线,可以教会我们的孩子应当怎样做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光自己做个“好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上还有“坏人”。在“坏人”和“坏事”面前,孩子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生存下去。“女研究生被只有小学文化的骗子卖到偏远山村当媳妇”,无疑是极其经典的一个案例,至今仍时常被人们提起。有人甚至从中得出结论——“学得太多,会把人学傻。”果真如此吗?非也。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些比书本知识本身更需要学的东西,却从来也没有被父母和老师教给过孩子。

 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能光怨孩子吗?

 孩子不仅是社会人,也是自然人。作为生物界的一员,还要有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是每一种动物都必须具备的。读书读到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甚至生存能力都没有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中国的孩子普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更遑论应急自救能力。为父母和社会辛苦供养多年的孩子,在不期而遇的险境面前束手无策坐以待毙,无疑让人扼腕痛息不止,而无辜的孩子可能始终也没有明白,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                   

                                   摘自《快乐老爸的育子辛经》 

                                                                 

                                                                          远比学业更为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