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进入考试期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2007-01-16 22:42:00)
   时近期末,这几日,孩子们都正在准备或已经开始了考试。作为家长,没有不盼望孩子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可以放下包袱心情愉快地投身考试,却不是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如何去做的。
   概括起来,家长的不良作法有这样几种:
   一曰如临大敌型。一进入考试复习期,家长就开始神经兮兮,仿佛孩子即将面临生死劫,言必称考试,谈必及成绩,把家庭气氛弄得紧张万分。试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何能够保持心态平和,又如何能够发挥最佳水平呢?
   二曰负向激励型。家长不断地向孩子提及上一次考试失利的事。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这样做,来刺激孩子进一步提高成绩,或者把过去曾经犯过的毛病改掉。但殊不知,一味揭孩子老底,纠缠孩子过去考试翻船的教训,或者揪住孩子在考试中犯过的一次错误反复批评,对孩子的自信心打击是非常之大的,可以说是后患无穷。
   三曰听之任之型。孩子进入考试期,家长无动于衷,该看电视还看电视,该打麻将还打麻将,好像孩子的考试与已无关。这样做,孩子感觉不到家长对自己的学习,包括对自己的重视,家长无所谓,孩子自然也就无所谓。
   还有若干类型,就不一一列举了。
   考试,对于学生来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我想了几条,不完整的地方大家还可以作补充:首先,是督促学生通过准备考试,把所学知识作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回顾;其次,是一个时期学习效果的集中检验;第三,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承受测试和竞争的压力;第四,总结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在相当程度上也能够决定学生的命运。作为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考试,逐渐学会主宰考试,而不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走。
   我对孩子平时的学习抓得很紧,这时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家长多提些要求孩子心理上相对较为轻松,而且从时间上也比较从容。一旦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孩子本能地就会感到有心理压力,这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减压,让孩子在心理压力较小的情况进入考试复习阶段。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大考大玩,小考小玩(我不提倡不考不玩,不考时也是小玩,以示区别于大考的大玩)”。这一点其实是相当科学的,平时学扎实了,根本用不着在复习阶段搞得过于紧张。反之,平时如果知识空白点多,基础不扎实,那么复习当中就会觉得非常吃力,加之时间紧张,当然就会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这时候家长如果再不断制造紧张气氛,孩子的心理处于什么状态,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功夫在平日。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期末复习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希望平时没有学得太好的孩子能够借助这个时候“翻本”,在短短的时间内学好。可能少数孩子可以靠突击复习取得优异成绩,但一般来说,家长别对期末复习抱太大希望。这个学期没有学好,我们认了,下个学期从平时抓起,争取期末能取得好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本身重要,当然更比考试重要。
   不少学生有考试焦虑症,有意思的是,学习非常好的、一般的、非常不好的学生当中,都有患此症者,而且似乎以学习好的学生居多。我认为,这就是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老师和家长)让孩子感到了过大的压力,导致心态失衡。长此以往,不独会影响考试成绩,甚至会引发其他心理和精神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说了半天,究竟应当如何教孩子应对考试呢?试对家长提这样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平时要求孩子严些,让孩子把工夫下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不要留下太多的空白点。
    二是进入考试复习阶段,家长要内紧外松,举止保持轻松,不要总把考试和成绩挂在嘴上,但一定要对孩子的复习准备情况表现出适度的关心和关注。
    三是帮助孩子减压,明确告知你们对孩子学习和考试的要求和期望,即重在掌握知识,重在检验学习效果,重在培养能力,而不是区区分数。孩子一旦提出,万一没考好家长不要如何如何对待(比如打或骂)自己,家长要爽快答应,并一定要保证兑现。别忘了,轻装上阵远比负重前行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家长兑现诺言,孩子在内心里会想着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对自己的承诺的,真的。
   四是别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就拿他跟自己比,即使孩子考试成绩退步了,家长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在平时哪些地方没有关照到孩子,孩子需要哪些方面的辅导而家长没能给予。我们不能替孩子学习,不能替孩子考试,但作为家长,作为过来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理由不能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孩子没有考好,家长要做自我批评。孩子是不是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孩子平时没有弄懂的问题家长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为什么不能早早的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注意,我一直强调的是帮助孩子解决,而不是替孩子解决)。
    家长没有足够的智慧,只会在考试结果出来后迁怒于孩子,无论如何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当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孩子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