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做菜是不放味精鸡精这类东西的。他们认为这样的东西对健康不利。可是,我做的中国菜,缺了这些东西就没什么味道。所以鸡精味精是我的秘密武器。我经常趁人不注意的时候飞快地洒一点进去。然后不动声色地端出去。如果有人问我放味精了没有,我总是很无辜地摇头否认。
小时候的果同学对厨房很有兴趣。大人做菜的时候,他就兴致勃勃地站在一边监制。有时他明明看到我使用了秘密武器,却不说话。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他从小就明白。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一边吃一边就大声地自言自语说:我的妈妈今天在菜里加味精的。
果同学对厨房的兴趣是学校培养起来的。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室带一个小小的厨房。有时候,老师让大家一起动手揉面,然后擀成薄薄的一片,在上面撒上一点胡萝卜蘑菇和奶酪,放进烤箱一烤,就做成了披萨。有的时候,切几个番茄,就做一锅意大利面条。所以,有时候果同学回家,会很自豪地宣布,今天我们在学校做饭了。我吃饱了。果同学现在对厨房的兴趣依然不减。他已经可以一个人为一桌人做出五道菜的大餐来。他说他的朋友都会做菜,大家会津津乐道地交流菜谱。在德国,如果一个女孩子娇滴滴说她不会做饭,并不代表她家境好。只能说明,她的家教不好。
在吃饭的问题上,成人和孩子的标准是很不一样的。面对一桌山珍海味,孩子可能吃得索然无味,你还不如简简单单用一个包子去打发他。孩子在食物方面的好奇心不强,通常喜欢吃自己习惯了的东西。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家长没有必要刻意让孩子吃美味的食物。他认为,对于孩子来说,饥饿是最好的厨师。新鲜时令的蔬菜,用油和盐这最基本的调料,用最简单的方式做熟,使孩子养成自然的口味。卢梭说,一个孩子今后的命运很难确定,如果父母从小让他养成挑剔的口味,当他命运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他将很难适应粗茶淡饭的生活。
德国媒体最近举办了一个主题周,叫做食物就是生命。各种营养学家心理学在电台,电视台和报纸杂志上劝告母亲们不要再给孩子买半成品食物或快餐食物。他们说,这些食物中掺加的化学物质太多,对孩子的健康很不利。他们的忠告是:让孩子走进厨房,和他一起动手,用番茄,胡萝卜、绿叶和蘑菇做成一个菜。让他们知道,最自然的食物才是最美味最健康的,并且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妈妈不能一生一世为他做饭,所以,在学习数学物理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做饭。

自然调料之一:煎鱼,炒牛肝,鹅肝的时候用,解腥。

自然调料之二:做意大利面条的时候放

自然调料之三:做汤用
德汉词典没有植物类。哪位博友知道中文名字,请告诉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