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努力奉献价值环境突破自我大我文化 |
分类: 感悟渝情 |
文/汪渝
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在上小学的时候,班级里的墙面上贴着,我最喜欢的作家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还是有的。在那个时候,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莫贪玩,好好学习,要见缝插针,抓住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好好学习。
工作多年后,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这是基于每个人的“能量”是不一样的,除了我们“挤压海绵水”来提升自己的知识价值,一个人还有周围的家族价值、社会价值、机会价值的存在,这些价值组合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资源”。
人是存在于社会,以社会的平台来完成自身的生活、工作价值,这个过程就是付出和获取的过程。一个人对社会所奉献的价值大小,很多时候往往跟一个人的“价值资源”不成正比。奉献是有愿景的,这种态度是社会和教育长期影响的结果,并且在很多时候还是取决于心态因素、环境因素等。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奉献的对象是一个集体或者团体,但是这些对象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创造价值,奉献价值,那么他(她)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当然,这种奉献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一个人的努力状态是如何表现的,我在跟公司员工沟通这个问题,常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现有甲乙两人来登山比赛,其中甲可以登上8000米,但甲只登了4000米,而乙可以登上3800米,但乙用尽全力登上了4000米,在这个时候乙的4000米的价值是高于甲的4000米的价值,因为乙在突破自己的极限,他并不是在挑战甲,而是在挑战自己。
一个人是否努力过,我觉得在很多时候,主要看他是否挑战过自己,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是一个很有惰性的生物,在很多时候,人很“聪明地”在别人面前给自己找不努力的理由,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他也逐步瓦解了自身的那种努力的欲望,最终的结果是他被自己打败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是稀里糊涂还是明智目标,取决于两点,一是教育,教育可以引导人,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环境,一个向上的团队,能带动团队中的每个人去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假如自问自己努力过没有,还不如问,今天我突破了自己的价值底线没有。今晚突然想到这个话题,就记录下来,看到者,让我们共勉!
(文字和语法皆未校对)
>>>欢迎盗版,严禁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