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教师的建议汇总(三年级上学期)
(2013-07-11 08:02: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给老师的建议汇总 |
给三年级数学老师的建议 大张艳
1、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小学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设计学生的作业练习要特别控制好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让大量的作业磨灭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要让高难度的练习题打击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每学习一种难度较大的新知识时,一定要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且难度要降低,给孩子学习新知识建立充分的自信。
(1)利用好课前的两分钟进行口算。每天的课前两分钟都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好机会。我们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训练,因此每次的口算竞赛和计算竞赛,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说明坚持口算训练有收效。
(2)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这学期学习了许多乘除法计算题,因此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以在作业中增加计算练习题。
给三上数学教师的建议 杨丽红
一、狠抓计算。
计算能力是每个年级都应该抓的,三年级也不例外,我们重视了计算能力的培养。
关于口算:
1、重视讲题的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形式灵活多样。
(1)做题必讲题;
(2)每天课前两分钟小测(做完讲题。批改方式:互批、对答案、老师批……);
(3)每天晚上计算小测(至少20道)
(4)定期进行班级、年级计算竞赛,颁发“计算小王”、“计算大王”证书。
讲题方法:拆分算 。
例如:刚开始学23×4,想:20×4=80,3×4=12,80+12=92,所以23×4=92;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的讲题简化为23×4,想: 80+12=92。
再如:426÷6,想:420÷6=70,6÷6=1,70+1=71,所以426÷6=71。经过练习简化为70+1=71。
关于口算教学,要加大讲题力度,避免在学完乘除法竖式之后,孩子们用竖式的方法进行口算,失去口算真正的意义。
关于笔算 :
1、乘法: 主要存在的口算的问题,百以内的加减法不过关、抄错数等、 甩0问题、横式不写得数等。
建议:A、关于甩0问题的乘法竖式,学生经常忘记简写方法。教学前, 应引起老师的注意。
B、在三年级一开学就应该将百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纳入每一天的口算练习当中,以便学生在学习乘法竖式的时候,能准确计算。
2、除法:在二年级的时候,除法竖式的起始课打深、打牢,在三年级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时就比较容易。当学生遇到的困难不理解时,让学生分一分,体验一次没分完,需要分两次甚至三次。先明理,再程序,尊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较好的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
二、重视课堂爬行
概念部分:
1、重视学生的亲自体验。
(1)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2) 学习“年月日” 。查万年历: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与计算机课整合,学生通过查找万年历,查连续20年,每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从而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3)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体验如何估一估,怎样估更准确。
(1)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建议通过对比学习,上面是12时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理解它们之间如果转换,帮助学生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但两种计时法的互相转换仍是个困难。有待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推理:建议用图示法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画出图示(箭头图),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应用题部分:
1、给孩子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重视讲题能力的培养。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应用题的教学要让学生提炼有效信息,掌握分析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例如:列表法、图式法、画线段图法等等。
通过半学期的培养,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
建议:
(1)关于连乘、连除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完后进行对比练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2)关于“派车”的问题,学生在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接受得不是很困难,但是还是建议在学期中进行学习。怎样派车最合算,关键看哪一个方案钱少,与空座无关,让孩子们亲自去爬行,理解得会更好。
总之,课堂重视爬行,重视讲题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下学期继续抓下去。
给三年级教师的建议 刘艳
4、在教学租船、租车、租房间问题时,学生极容易摸不着头脑,所以这一节课一定要单独拿出一课时作为教方法,另一课时用方法操练。我采用小纸条形式,每张纸条只打印一道题,让学生一定要把过程需要的横式写在旁边,这样方便检查错误出在哪里,其实学生的好多错误都是因为计算失误造成的。
3、建议设置数学游戏课,内容是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做好后组织学生照样子拼图,最后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图案,经过探索,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课。
四、教训与反思
期末考试B卷有这样一道关于钟表的问题。笑笑从镜子里看到的时刻是4时30分,实际的时刻是(
此题在练习时我花费了好多时间,让学生反复动手画表,也教给学生把卷纸翻过来看背面是几点的方法,但考试是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做错了。这就是因为平日教学这个知识时我们一掠而过,没有深入学扎实造成的,所以期末复习时再怎样练习都是“两层皮”。我们老师总结的方法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不理解。建议三年级老师在教学“对称图形”时要把“镜子中的钟表”单独作为一个内容教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素材。步骤如下:
1、
2、
3、
4、
数学教学建议
给3上数学教师的建议 于波
一、计算部分:
1、口算部分:本学期的口算类型分为乘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清晰的掌握类型,不要“超纲”(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和个位都正好是除数的倍数),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要明白口算部分的价值:为乘、除的笔算奠好基础;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的思维(2011年小学数学教师中的张天孝的几篇文章阐述的很清楚),如:乘、除法的口算要大力发展学生的“拆分”思维:47×3,想:40×3=120,7×3=21,120+21=141,所以47×3=141;再如:552÷8,想:480÷8=60(为什么要拆成480和72),72÷8=9,60+9=69,所以552÷8=69。同时在口算除法中要渗透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归一、等量代换等。
2、笔算部分:
乘法:相对而言学生接受的较好,主要存在的口算的问题(百以内的加减不过关、抄错数等)、位置制(数位对不准)、甩0问题等。
除法:在二年级的时候虽然接触了除法竖式,但低年级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三年级学习“多层”分的时候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意义打得不透,学生对除法竖式只停留在“程序性”的应用上,故对进一步学习除法竖式的意义铺垫不够。笔者深入研究分析了学生掌握不好的原因(见除法竖式起始课的感受一文),寒假只又翻阅了上海版的教材,对我的启发也非常大,它搭了好多的台阶,先明理,再程序,尊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较好的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
二、概念部分:
1、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
体验: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是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鸡蛋(煮熟)、苹果、土豆、食盐、花生米……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调查:“年月日”是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连续6年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
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
2、读懂教材:
①“年月日”中让学生做2012年的日历,非常重要,一是渗透对应的思想:具体的日期要和星期对应。二是顺承的思想,如7月31日是周二,那么8月1日就应该是周三。
②求经过的时间是个难点,课标中要求是会计算一天之内经过的时间,不要求两天之内经过的时间,加重学生的负担。同时求经过的时间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倡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法、找准临界点分段及时、横竖(竖式)法等,同时最原始的数数法对后进生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③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建议建立的一个“尺子”,上面是12时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有了这把尺子,学生就能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它们之间的转换,帮助学生有具体向抽象转化。
④推理建议用图示法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画出图示(箭头图),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应用题部分:
①要重视文字题的作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熟悉基本的数量关系、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②通过应用题的教学要让学生学生审题、掌握分析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抽象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同时要大力发展学生的讲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