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育无小事

(2014-08-01 13:42:48)
标签:

姥爷

孩子

大人

女儿

育儿

分类: 生活照顾

养育无小事
文/谢军 博士  编辑/丽叶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大事小情。对于那原则性的,诸如贪吃零食、无由头耍赖皮等等,家长很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办法进行管教。但更多的时候,小人儿身上发生的都是一些需要家长平时细心观察用心体验才能发现的,诸如孩子身上产生的小变化、与小朋友之间产生的小矛盾、心情不佳发发小脾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其实才是生活的常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不容易,要想让孩子成为品格健康、身体强壮的聪明娃,家长不花费点心思还真的不行。

男孩怎么不能哭
       都说女孩子娇气。为了避免把女儿养成娇滴滴的小公主,从小家里经常对她说的话就是:“谁说只有男孩子不爱哭,咱可是个坚强的好孩子!”
       不过,女孩就是女孩子,情感丰富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掉几滴眼泪也是最自然的反应。特别是当小丫头感觉自己受到委屈的时候,更会不知一下子触动了哪根神经,不扯着嗓子哭个痛快就不算完。问她为什么不采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愉快,人家小丫头的回答是:“我又不是男孩子,女孩子都爱哭。”
      闻言,彻底无语。看来家长小瞧的孩子无师自通的学习能力,只要小人儿自己认准的事情,大人还真没办法马上给她纠正过来。
       不过,有一天她们幼儿园里一个公认体格最壮、从来都以英勇面目示人的男孩子犯了错误,结果没想到老师还没批评几句,小男孩就哭得惊天动地的。这件事情对女儿的触动很大,原来她以为哭是女孩子的权利,因此才会自己娇自己,有事没事抹鼻子。
       “妈妈,男孩子怎么也哭啊?他可是我们幼儿园里最勇敢的孩子了。”女儿百思不得其解。经孩子这么一说,家里的大人才反应过来,原来小丫头把该不该哭放到了不同性别的定义里。
       “男孩子当然能哭!谁说只有女孩子才享有哭的特权呀?”我赶紧告诉女儿,哭泣是人在情绪低落时的一种正常表现,但是不管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不能不管遇到大事小事,只要不顺心都要抹几滴眼泪!末了,我还特地强调道:“今天咱俩可说清楚了,以后不能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娇气,哭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说来神奇,从那以后,女儿的眼泪一下子就变少了,有时看到周围小朋友脸上“阴雨绵绵”,还会把我给她的小建议告诉其他人呢。

推荐两招“止哭剂”
       “情景转移”法。当你感到想哭的时候,就赶紧换一个环境,跑到另一个地方。这时,你的注意力也会随着转移走,可以有效调整情绪。
       “自虐”法。在你鼻子发酸,眼泪要掉下来之前,用手掐一下自己,让突然而至的肌肤疼痛感盖过想哭的感觉。

可怕的鬼故事
       女儿从小喜欢看书,凡是印刷品,她都喜欢拿到手里翻几下。小丫头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但是又具备女孩胆小的特点,因此无论是小朋友告诉她的鬼故事,还是看到书上有相关内容的描写,都会产生害怕的反应。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明明自己对那些神啊、鬼啊的心存恐惧,还对这样的题材兴趣不减,只要有机会就去自找害怕的感觉,令家里的大人颇有点无可奈何。
       小孩子相信神啊、鬼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一到天黑就害怕,不敢自己一个人在家,老觉得故事里的那个鬼会突然蹦出来。其实,小孩子的这种表现本属正常,回想自己小时候,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吓唬自己的体验。甭管是听了鬼故事还是做了不好的梦,有时仅仅是看了一则意外事故的新闻,都会让自己疑神疑鬼的。
       人是具有记忆力和想象力的高级动物,很多事情不仅很容易被我们记住,还会被加以想象。然而,我们还要学会记住那些能对生活起积极作用的方面,把不好的方面扔到九霄云外去。
       应该怎么做呢?想来想去决定假装没看见。既然这种联想丰富的现象属于童年的“标准配置”,就让时间来解决问题吧。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孩子年龄大一些,自然就会明白那些惊恐故事不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这类的故事都是人们凭空编出来的,根本不要把它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假装没注意孩子怕鬼之外,家里的大人还给她准备了好多能给人们带来美好想象的故事。例如《聪明的阿凡提》,战无不胜的阿凡提被塑造成智多星,神一般的人物。其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我们在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没关系,就让孩子假设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阿凡提,用聪明的办法去战胜贪婪的坏蛋。告诉孩子,假如她总喜欢想象那些给人带来恐怖感觉的鬼,如同是喜欢扮演故事中的坏蛋。小孩子都想当英雄,谁也不愿意当坏蛋呀!那么,聪明的办法当然就是保留自己记忆当中愉快的部分,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删除喽。记住那些让人高兴的故事人物,让快乐积极的心态充实每一天。

不保守秘密的姥爷
       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都喜欢做一些大人不同意做的事情。想来,小家伙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喜欢事情本身,再有就是侥幸心理,为自己可以跳出大人的管辖范围而沾沾自喜。
       家里如果是三代同堂,往往是隔辈亲,爸爸妈妈夹在中间,刚想管孩子,老人就出来“主持公道”了。这种情况在我们家也不例外,因此,有些我命令不准的事情,女儿在最宠她的姥爷眼皮底下照干不误。当然,我的父亲宠孩子也还算不过分,顶多是悄悄给小丫头买个雪糕,再不就是让孩子多玩一会儿电子产品什么的。为此,一度女儿认为姥爷是她最铁的朋友,不会泄露他们之间的秘密。
       谁知,一天父亲无意当中夸奖女儿会操作某某电脑程序,结果在我询问小丫头的时候,孩子也不知道姥爷都告诉了我什么,一紧张承认自己玩电脑游戏超时的事。误打误撞发现了孩子的小秘密,既然她主动说了自己玩电脑超时的事,我当然也要顺势批评几句,提醒她以后注意时间。
       原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女儿认为姥爷把自己出卖了,小丫头可伤心了。看到宝贝外孙女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父亲当然一个劲儿解释,可是小丫头就是认准了死理,好几天都不肯像从前那样亲近姥爷了。
       看着孩子的表现不由得暗自发笑,女儿知道姥爷最喜欢自己,所以故意用冷落的方式惩罚姥爷的“背叛”。这场小风波持续了差不多四五天,小丫头才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需要姥爷帮忙才去主动示好,姥爷当然不会记宝贝外孙女的仇,祖孙俩总算和好如初。
       当然,这件小事儿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这个总在琢磨如何给孩子讲道理的妈妈,这回小人儿不用我反复对她唠叨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做什么事都别瞒着大人。要知道,瞒着大人做的事情不是秘密,早晚会被发现。

家里也要签合同
       女儿时常抱怨家里大人不守信用,明明说好她完成某件事情之后就能满足一个心愿,但是小家伙总觉得大人要求她时的标准很高,到了她实现心愿的时候,家长总是会打折扣。例如,明明说好了可以玩30分钟电脑,可是到了15分钟左右的时候,家里的几个大人就忍不住轮番提醒她注意时间。明明说好她可以独享一个大雪糕的时候,偏偏爸爸会装出很馋的样子狠狠咬上一大口。
       老实讲,孩子的抱怨并非一点道理没有,不过小小的人儿面对电脑那么长时间,肯定对视力不好;那么大一个雪糕,要是让小丫头自己吃,真担心她的肠胃消化不了呢。话又说回来了,纵使家里大人有这样那样的道理,但是答应好的事情就应该不折不扣去执行,不能总把女儿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大人就可以说话不守信用。
看来,以后同孩子达成口头协议还不够,应该把大家的权利和义务用白纸黑字写下来,大家再签上各自的名字。这样,当矛盾出现的时候,大家要按照“合同”中的条款内容来执行,谁也不能耍赖皮。

养育无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