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在"考验"中成长

(2012-04-18 09:24:19)
标签:

谢军专栏

分类: 幼儿心理

 

孩子在"考验"中成长
文/谢军 博士 国际象棋冠军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怕没有把孩子照顾周全。其实,现在回过头看女儿的成长经历,小家伙进步最快的阶段,一定是小人遇到挑战后,战胜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学会让孩子变成大人的小帮手,有事没事多给小家伙派点活干!
 
 来自“底层”的苦恼
     女儿上幼儿园时是从小班直接跳级进入的大班,所以她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头也差不多是最矮的,但凡什么活动小家伙都是扮演不起眼的“小萝卜头”角色。为了能在新集体里得到认可,不管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分配到了什么活儿,只要同学们能接受她,女儿就高兴得乐颠颠的。
     起初,女儿并不在意自己是班里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小“跟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丫头逐渐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不那么满意了。可不是,虽说在新的环境里,她年龄小、个头矮,但是小家伙知道自己在认知方面领先于班里的小朋友。有了这方面的优势,女儿就盼着幼儿园那些读书、看报、主持等需要念讲话稿的活动,到时她的本领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好好地在小哥哥姐姐们面前露一手儿。


     不过,除了新年和六一联欢会之外,女儿能在班里“冒泡”的机会并不多。有一段时间,女儿回到家里总闷闷不乐。问她幼儿园里的情况,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听小家伙嘴里念叨“谁和谁是好朋友”、“哪几个小朋友总在一起玩,是同盟”之类的事情。每当这时我就忍不住想笑,小孩子的集体生活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帮派之分”不仅出现在成年人的职场上,连小孩子也知道如何运用自己在班级中所谓的“威望”和“地位”培养“死党”了。像女儿这样在班里处于“基层”的小兵小卒还需要时不时地看看“干部”们的脸色,琢磨一番他们的心思,真逗!


    开始,我这个当妈的对女儿讲班里的事的态度不过是一只耳朵进一耳朵出般随意,有时还会抱着好玩的心情去逗一下小丫头:“咱怎么就不能混个小干部当当呢?”谁知,女儿还真把小朋友间的“人事关系”看得很重,并且在她自己偶有抱怨之时还会和我很正经地分析班里的情况:“假如我和‘某某’玩,那么另一个‘某某’就会告诉另外几个小朋友不和我玩了;如果我只听‘某某’的话,那么‘某某某’又会对我有意见。”类似的还有“谁和谁是好朋友啦,谁谁谁是朋友圈子中的小领袖啦,等等。虽然,以女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小家伙分析出的她们班所谓的“圈子”规律未见得是正确的,但是,她小小的年纪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这么复杂的关系,还真令我刮目相看。现在的孩子,个个鬼机灵,却缺乏包容与大度,这样的特点莫不是由于家家都是独生子女造成的?
 


 参加活动增长见识
    遇到一些非官方的仪式或者活动,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喜欢带着孩子一起去。一来,类似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结识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另外,活动过程中人们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无形中也会让小丫头变得更守规矩。什么时候可以很随意地穿衣说话,什么时候需要谨言慎行不可胡来,这些关乎个人修养的训练,如果脱离了当下的情况,是很难给孩子解释清楚的。
    “妈妈,为什么每次宴会的饭都那么好吃,大家的穿着都那么漂亮呀?”对于活动内容本身小丫头并不感兴趣,但是小家伙却能感受到在吃喝穿戴这些方面的特别之处。“那是因为有了重要的事情,大家要聚在一起,所以人们会特别重视正规的礼仪呀!”当然,我只能用孩子能听懂的话与女儿进行交流。“太好了,等我长大了天天参加活动,天天穿戴得漂漂亮亮,天天都有好东西吃。”小孩子心目中,吃穿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讨论重要的事情,必须工作出色,才能给大家提出好的建议,这样人家才会想到邀请你。”用儿童的逻辑和语言讲述严肃的工作话题,我真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还好,听到我这样的答复,女儿点点头,不再继续提问。


    通常,仪式的现场很热闹,活动的内容也经过精心设计安排得颇有意思,加上宴会上的道道美食,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活动安排像吸铁石一样吸引着小家伙,效果非常好。为了进一步调动小家伙的积极性,我还把带着她参加类似活动当成对孩子的奖励。如此一来,以我带她外出参加社会活动为条件,还能约束她平时的行为。
    暗自庆幸,从一开始带着小丫头参加活动和聚会,我就把这样的外出当成对孩子的奖励项目。否则,想让孩子像大人那样配合地坚持整个活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当作对孩子的奖励的事情有很多,给孩子获取奖励增加点难度,不仅可以达到提高自制力的目的,还可以让孩子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有喜欢的东西?好,自己去争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就是要知行合一,才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这句话用到养育领域,也是千真万确的。当然,全家人一起去旅行也不是越多越好。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毕竟年龄尚小,身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还比较弱,所以安排外出活动时最好留有一定的间隔,毕竟健康第一嘛!
    得益于识字早,读书对于女儿而言似乎是种与生俱来爱好。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小丫头只要处于安静的状态,十有八九是被什么有趣的书本迷住了。不过,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静态的,孩子的领悟也会存在局限性。俗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孩子走出家门,四处走走看看,凡事经过孩子亲身体验便会更加真实。


     旅行是家人增进感情的一项活动,旅行更是开阔孩子眼界的绝佳途径。甭说旅行的过程如何,就是准备行装的过程,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每次出发前,我都会和女儿一起拟定一个必备品清单。别以为列清单是一件小事,这件事对锻炼孩子有条理地计划能力大有好处,是考验孩子能否全面考虑问题的好机会。每次清单上列出的东西和平时外出需要的物品大同小异,但是,每次孩子都会煞有介事地思考旅行过程中究竟需要什么物品,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同我一起讨论,那副小模样真的可爱极了!平常都是大家照顾她,她哪里会为别人操心啊!


     记得孩子刚学会自己写字,我便把列清单的任务留给她自己干。谁知,女儿苦思冥想了半天之后,气嘟嘟地跑到我面前说:“我实在想不出你们大人需要带什么东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的自己列吧。”看,不让小家伙自己当一回家,她哪里知道大人的辛苦!“这回你知道妈妈每次写好全家人的清单有多不容易了吧?”我故意叹了口气,装出一副苦恼的样子。本来,我还想再借题发挥教育一下女儿,谁知看到小家伙着急的样子,还是没绷住笑了出来。
     因为大人把出行前监督准备工作的“总管”一职交给女儿,因此,临出发前的晚上,小家伙仔细按照物品清单再三核对,看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被她那个粗心大意的妈妈遗忘了,一副谁也不信任的样子。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小家伙还明白出发前的晚上要早早上床睡觉,这样第二天才有精力。看,不提旅行本身对孩子的作用,单是旅行前的准备工作,孩子就会很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