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治平:做客央视三八晚会谈留守妇女情感问题

(2009-03-07 09:43:06)
标签:

吴治平

三八特别节目

妇女情感问题

杂谈

吴治平:做客央视三八晚会谈留守妇女情感问题

   我和叶敬忠教授在节目录制现场接受张越的访谈

吴治平:做客央视三八晚会谈留守妇女情感问题

    由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半边天》栏目制作的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节目——《我们的田野》大型晚会将于3月7日20:00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晚会由央视张越和崔永元联袂主持,整台晚会以农村妇女为主角,选取鲜活的个案事例,深层次地展示广大农村女性在追求性别平等,奉献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内心所产生的欢乐与痛苦,困惑与信心,创伤与美好。我和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作为特邀嘉宾接受了张越的访谈。

    张越:今天我们请来两位研究农村留守女性的专家,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工作者吴治平,农大教授叶敬忠。您们都有过很长时间的农村生活,我也看到过您们的书和资料。我先问吴老师:您在农村呆了几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您到农村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吴治平:我第一次到农村去开展农村妇女调查的时候,是从“农村没有人”开始的。

    张越:怎么叫农村没有人?

    吴治平:因为我刚调查农村妇女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我就给一个很熟的村支书打电话说,我想到你们村里调查农村妇女问题。村支书说,农村没有人你来干什么?我说农村怎么没有人啊?他说青壮年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里就剩下的是女人、老人和孩子。我就问他,那女人老人和小孩不算人啦?村支书说:我们这里有一句老俗话叫“南瓜不算菜,女人不算人。”我说:那我到村里来就从农村没有人开始调查吧。我去了以后当天就住在村妇女主任家里。我调查了村妇女主任的家族。她的婆婆生了5个儿子,婆婆公公都去世了,现在全家有30口人,30口人有20人进城打工了,家里种田就剩3个人,还有7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留守在家。我又对他们村挨家挨户去调查,那个村出去打工的平均年龄是31.3岁,留守在家的妇女占到67%,平均年龄是53.4岁。

    张越:农村女性留守在家,以前男人干的农活现在都得她们干了,地要她们种,然后呢她们上照顾老人、下照顾孩子,她们的生产负担和生活负担一定是很重的。

    吴治平:对,农村的青壮年都走了以后,原来由男人承担的农活现在全都落在了女人身上,特别是挑草头这样的重体力活儿,过去是男人来承担的,现在很大程度上都落在女人的肩膀上了,女人承担了过去男人所承担的活。农村现在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叫做男耕女织,现在转换成了男工女耕。

    张越:自古以来说起农村生活的魅力叫你种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男人都走了,所有家里人的事,地里的事女人做。生活上体力上累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她们的情感状况是什么样的?

    吴治平:她们的情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孤独。她们孤独到什么地步呢?在农村很多时候我就和留守妇女同床睡觉,有的时候鸡子刚刚上笼,她们早早的就把鸡笼关了,就在家里看电视,我发现有的妇女晚上电灯是通宵都亮着,她害怕呀,因为到冬天外面都是呼呼的刮着风,就她一个人守着那空荡的大房子,有的妇女看电视到夜半三更,躺在那里看,直到睡着,睡着了睁眼再看。有的妇女说,我头都睡扁了,而且越睡越清醒,有时候就把白天和黑夜睡颠倒了。她们说,田里活再重我们也能承受,但是就害怕到了晚上,在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里孤灯守空房,有的农妇睁眼到天亮。我有一篇文章叫《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后来我就发在我的博客上,不到24小时点击率100多万,当时我感到非常奇怪,怎么一篇文章点击率这么高?为什么网友这么关注呢?虽然“临时夫妻”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人们开始关注到打工夫妻的分居问题,这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而新出现的一种文化变迁吧。

    张越:留守农妇生活艰苦,活儿很累,内心很孤独,没有人陪伴,缺乏安全感,这是一面。同时这一面是不是带出另一面,女人反而因此得到了锻炼,反而地位提高了呢?

    吴治平:应该说现在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打工经济是一个双刃剑,它一方面是给农民家庭创收了,留守在家的妇女承担了男人承担的活,现在是主力军了。在农村,过去叫半边天,现在叫做大半边天。我们吃的粮食里面,65%,70%的里面倾透了农村留守妇女的辛劳和汗水,当我们端起碗吃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感谢我们留守的妇女,她们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张越:不管有多苦,不管有多累,她们还做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她们种粮食给我们吃,农村的农业劳动力现在60%以上都是女人了。我在资料里面看到,其实在不同的国家的某一个历史时期,很多国家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就是男人成批的出去移民了或者成批的出去打工了,然后妻子留守在家。国家跟国家不一样,大家担心的事情也不一样,比如说墨西哥,它离美国近,男人成批的移民到美国去打工,那儿的女人担心什么呢?男人走的时间长,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婚,10万以上的夫妻后来离婚了。厄瓜多尔留守妇女担心什么啊?爸爸走了之后留守家庭的孩子大量失学。印度一些地区的留守妇女担心什么?担心丈夫出去之后在外边时间长了有不稳定的性伴侣,得性病后回来传染给妻子。非洲的一些国家的留守妇女担心什么啊?两个人离开时间长了之后没法沟通,到一块儿就吵架,而且也是担心丈夫在外边得性病。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啊,我们中国的留守妇女担心什么?比如我们的劳动负担特别重,我们的情感孤独,我们缺乏安全感,我们也担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是不是健全,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家还在努力的生活着,为了让生活过得好一点。我也想问问叶教授,最近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是不是留守妇女的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叶敬忠:首先这个农民工返乡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农村有3亿多剩余劳动力,而农村吸引不了这么多剩余劳动力,为了维持农村家庭的生计,这些劳动力必须转移出去,从长远来说,现在国家出台很多拉动内需的措施,这些农民工回流一定还会再出去。咱们现在不能说男的都别打工了,全回老家,这个做不到。咱们也不能说,所有的妇女都跟着丈夫全家迁到城里去,也做不到。

    张越:从目前来说是不可以的。那么当留守和分开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能不能有什么具体的办法能够缓解大家的难处呢?

    叶敬忠:我觉得留守妇女的产生是在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这一点也不可怕,因为任何社会,只要它发展,只要它转型,就一定会出现社会问题,关键是我们拿出什么样的措施去应对它。对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情感孤独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不同的主体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应对的措施。现在是农业女性化,女性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懂农业技术,所以在我们国家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特别是政府的一些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可以从方法上内容上结构上专门针对女性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还有农民工的权利问题,有很多留守妇女是哺乳期留守在家的,因为她在城市务工可到快要生孩子的时候必须回到农村,这就是因为她没有劳动权利以及生殖保障权利,所以政府应在这些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障在城市务工年轻女性的这些权利。还有留守妇女的情感孤独问题,政府和农村社区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开展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呀,还有建农家书屋呀,政府加大对村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呀。再就是城市的用人单位多给农民工夫妻相互探亲提一些方便,如提供农民工夫妻房,还可以为务工人员提供一个通讯地址,提供一个电话亭。现在很多在工地干活的人他就是想跟家里人通信都没法通,他们连个固定的通信地址都没有,为务工人员提供一个通信地址、一个电话亭这么简单的事城市务工单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后一点我觉得留守妇女的丈夫出去后,要对家庭里的事做好安排,比如说农忙的时候怎么办?孩子的教育怎么办?这些都可以通过打电话或者其他的方式多沟通。古代孔子在论语里说:父母在,不远游。目前农村不少家庭为了生计,丈夫必须出去,而妻子儿女留守在家。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妻儿在,可远游,游必有方。什么叫游必有方呢,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家庭安排,这样就可以弥补打工夫妻空间上时间上的距离。

    张越:谢谢两位专家!

推荐您看看这些报道:                    推荐您看看这些博文: 

 留守农妇:30年:“凤凰涅槃”                        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 

 夫妻分居:“烙在心底的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