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治平《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连载:
每逢三八节来临,人们大都要谈论一番妇女解放,女人也欢天喜地期盼着男人们的赞赏和恩赐,在一片欢乐气氛中女人却忽略了自己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今天我就来晒晒女人的“蜂后综合症”:
我在几年的田野调查中,意外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选举前我曾游说过的G市六个乡镇,两个女乡镇党委书记主政的乡镇,妇女参政比例在全市却是最低的:
M镇是一位女党委书记。该镇14个村,原来只有3个村有女干部,这一届仅增加了一个,有妇女干部的村只占28%,仍还有10个“和尚村”。
Y镇分管组织的女副书记是全市唯一的一个女副书记,该镇27个村,上届7个村有女干部,这一届既没有下降也没有上升,有女干部的村仅占26%。
两位女镇委书记在介绍该镇选举情况时说:村两委会换届选举,要考虑平衡整个镇的情况,村里选举竞争激烈,因为很多是合并的村,村干部职数少,原来的男性都在职,竞争优势大,是选不掉的,而妇女素质低,没有男干部活动范围大,女性想进入非常难。为了平衡男村干部,避免激化矛盾和影响稳定,所以在选举时对妇女进村委没做硬性要求。
我曾调查了一个女村支书的落选之谜:刘村的一名女村支书非常廉洁正派,
但因京广铁路改线要通过该村,其他几个男村干部认为有油水可捞,瞅准了这个机会,暗中串通好这次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女村支书选掉,他们贿选拉票,对选民说哪能让一个黄脸婆女人长期统领我们村呢?而负责指导该村换届选举的恰巧是一位女副乡长,
可这位女乡长在整个选举中过程中不但没帮助这位女村支书竞选,反而给女村支书传递一些虚假信息,甚至在选举中违背乡党委选举文件规定,硬是把这个女村支书给选掉了。
我还遇见这样一个女乡民政办主任,在她包片驻点的村,村妇联主任有很高威望,想在本次换届选举中竞选村主任或村支书,这位女乡民政办主任竟然多次劝说妇联主任退出竞选,当这位妇联主任在第一轮党员选举中获最高票数后,她指责村妇联主任说:你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哪有一个女人去和男人竞争村支书的呢?她以该村太复杂为理由竭力反对妇联主任担任村支书。
为什么女性主政的乡镇,妇女当选的比例反而相对于其他乡镇低呢?为什么女干部如此打压自己的同类?如何解释此类社会现象?
美国研究妇女问题的学者斯坦斯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将一些卓有成就的妇女瞧不起同类、压抑贬损同类的这种饶有趣味的性格,称之为“蜂后综合症”。“蜂后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里,一些卓有成就的女性只顾埋头与男性竞争,她们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但她们认为,自己的成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既然她们能获得成功,那么别的妇女也能获得成功,那些失败的妇女除了自责以外,不应该怪社会,不应该怪制度,制度是公平的,女人不成功只能怪妇女自己无能,还能怪谁呢?所以她们成功后没有想到要为其他的妇女提供智慧,却在自觉不自觉的设法压抑其她妇女,也不愿意改变社会男女不平等现状。(参见[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B.C.罗森佰格著《妇女心理学》第16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出版)
如:目前国际公认的观点是女性参政比例应达到30%,只有达到这个比例时,女性参政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如果低于30%,在体现女性群体利益方面,女领导人难以对决策和结果产生影响力,会导致决策内容的偏见和决策过程不公平等现象。因为当一个群体在某个人群里不能达到一定比例时,它所发出的声音是很可能被忽略掉的。
可是,在我们身边却出现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一方面,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很多优秀女性没有机会在政治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有些女性经过努力,好不容易进入决策领导机构,可是这些已进入决策机构的女性精英们,却没有想到自己不仅代表所工作的界别,同时也要代表女性群体的利益向社会发出声音。
联想到我自己:我过去长期在宣传部门担任领导,从政几十年,曾担任过多届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各种公开场合我曾做过上百场演讲,但我却从来没有就妇女问题发过一次言,提过一个议案。后来,当我接受了社会性别意识的启蒙教育后,前后宛如变了一个人:无论参加哪个会议,只要一走进会场,我的眼睛就会扫描参会妇女有多少,她们担任哪些职位?无论在哪个场合,我的发言、我所提的建议都是如何关注妇女问题。我从自己的切身变化中体会到:妇女精英有没有社会性别意识,对妇女发展和推动妇女解放所起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蜂后综合症”实质上是女性自相残杀的另一种性别歧视。中国的女人几千年来身受多重专制权力的压制,在封建社会里,女人必须“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人有社会事业,而女人没有,女人唯一的事业是嫁夫生子。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守节守贞,从一而终。特别是在古代几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更是盛行一夫多妻制,女人的生活范围只在众多的妻妾、妯娌、姑嫂、婆媳之间。女人一切的个人希望都悬置在丈夫、公婆、孩子身上,这很自然地促使有些女人把别的女人当作自己的威胁对象,别的女人得宠即是自己的失宠,别的女人成功即是自己的失败,别的女人欣喜即是自己的悲哀。即使在现实社会中,同性相斥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一些女性不喜欢与女人共处共事,更喜欢周围都是男人;还有一些女性自己奋斗出来后,对同类没有认同感,瞧不起同类,甚至压抑贬损同类,可是,对妇女自身的这种劣根性,很多女性至今仍浑然不觉。
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和先驱宋庆龄1924年11月在日本神户县女子高等学校讲演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妇女要求平等,应当先以平等待同类。”
宋庆龄当年的这句话,对今天的妇女解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推荐您看看这些报道: 推荐您看看这些博文:
留守农妇:30年:“凤凰涅槃”
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
夫妻分居:“烙在心底的痛”
“吊妖婆”
图文她们路在何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