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国”里的文化生活

(2008-12-17 19:49:36)
标签:

杂谈

 吴治平《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连载:

    这次回村调查,不少村民提到9组的新农村特别漂亮,建议我去那里看看。村支书黄恩凤告诉我,她就住在9组。去年高速公路经过那里,要拆迁农户住房,为节约用地,村里抓住拆迁机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起了农民新居,农民称为新农村。

    我随她来到9组,只见几十间一字排开两层楼房,一样的装潢,连门前的对联都是一样的,家家户户的门额上都嵌着幸福人家横额。

    街头一群妇女正在那里晒太阳聊天,我过去告诉她们我是来搞社会调查的。她们说:男人都不在家,我们这里就是个“女人国”,有什么好调查的?我笑着说,我就是专门来调查女人的。她们告诉我:这条街共有22户人家,其中只有2户是女的出去打工,其余20户都是男的出去打工,女的留守在家,她们过的是牛郎织女式的生活,所以,她们自己称“女人国”。

    看到好几个女人手里正在织毛衣,我问:“你们是不是在为外出的男人织毛衣?是不是害怕男人在外面花心,想用毛衣把男人的心栓住?”

    一妇女笑答:“现在为男人纳鞋底做鞋子划不来,买一双鞋子几元钱,便宜又经穿。在家没事,给男人打毛衣,就是想把男人的心暖到,让男人每天早起穿衣时就想到我,免得忘记了家里人。”

    我问:“男人打工的钱都给你们吗?”

    妇女:“我们这里都是女的当家,男的打工钱全额上交,一个月一算,如果哪个男的不交就会怀疑有别的问题。男人原来打工要不到工钱的多,现在工钱比往年好要点,有劳动法、有政府管。外出打工的男人工资大致在千元左右,刨去生活费,每月能落几百元。”

    我问:“男人常年在外打工不回来,你们的夫妻生活怎么过?”

    妇女:“我们去探亲呀,一到闲月,女的经常去男的打工地瞅瞅,实际上是去查岗。不过,我们这里的男人最本分,没那样的事,赚钱是为了家,女人在家里放心。”

    我问:“你们留守在家,有没有什么文化娱乐?”

    妇女:“我们的文化娱乐就是看电视、打麻将。”

    她们要我猜猜看:她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我猜问:“是不是电视剧?”她们笑说:不是。

    我说:“是不是文艺节目?”她们说:也不是。她们最爱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每天都看,男人出去打工,她们在家要看国家形势,了解国家大事。如,从电视里看到有的地方发生禽流感,她们不用村干部动员,大家都连忙把自家的鸡关着打禽流感疫苗。天气预报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她们可以看看男人那边的天气情况,惦挂男人上下班会不会淋雨。再就是喜欢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碟。她们告诉我,她们那里有几十盘非常受欢迎的影碟,是村里原来的会计去广西打工后专门带回来的,内容都是讲男的打女的,媳妇打老的,村里人都反复看了几遍,妇女们更是百看不厌。我找她们要了几盘来看,都是一些家庭道德伦理片:“亲爹狠心晚娘毒”、“花花公子害春花”、“逼婚带来的恶果”、“分家不均打破脑门”、“重男轻女赶媳妇”、“可怜女子花心丈夫”、“母女泪”、“女婿毒死丈母娘”、“媳妇狠婆婆苦”、“一个小妹三个郎”等等。她们说还喜欢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和身边的景色,村里出去的一个小伙子,在柳州宣传部工作,他春节回乡时带回一台摄像机,拍的都是村里风光景物和乡亲们的家长里短,村民们都喜欢看,大家觉得比看电视台放的节目还过瘾。

    我问:“村里通知开会,你们妇女愿不愿意去?”

    妇女:“愿意参加,闲月时一家会去几个人,一是听国家形势,二是会朋友,妇女们都喜欢知道村里事。”

    我到这个“女人国”的22户人家都参观了一遍,看到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影碟机、歌碟,有的还有收音机。过去农户买音碟、影碟的少,也不交流,各个人在自家屋里看,现在各家买的影碟是资源共享,一户人家买的碟,22户人家都能看到。她们闲暇时间的文化生活就是白天在一起打打麻将,每天吃了晚饭后,中青年媳妇都集中到一家去看电视,新闻联播完后就看影碟,而喜欢看戏曲的老年人就集中在另外一家。她们说:过去不住在一起,信息不灵通,现在住一条街后,就是家里有电视的,大家还是喜欢集中在一起看,农民就是爱热闹。

    我调查“女人国”妇女的读书情况:40岁以上的农妇,基本不读书也不买书,有的妇女一年一本书也不读,有的只看几本孩子的课本或小学生天地等书。

    我在36岁的农妇杨桂云家看到有故事会、半月谈、《知音》杂志等书,她初中文化,平常喜欢看点书,这书都是在书摊上租来的。也许正是因为她有文化,喜欢读书,为人也热情大方,所以大家看电视、影碟都喜欢上她家,她的家实际上成了“女人国”的文化活动中心。

 

    访谈了“女人国”的女人们,我觉得还应访谈一下他们打工在外的男人。

    06年元月18日,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号,天空中飘着雪花,在外打工的人都纷纷赶回家过年,趁此机会我再次来到“女人国”,专门采访回村的“打工男人”。   

    我约了何世亮、何世雄、帅松成、冯大国、何学军、王义明他们几个回家过年的男人一起座谈。

    帅松成就是为村里妇女买碟子的那个男人。他原来在部队当过兵,复员后在生产队先后做过会计和记工员,三年前才出去打工。

    我问他:“当初你怎么想起来带碟子回来给大家看?”

    他说:“男人在外面打工,最担心的是媳妇不孝顺婆婆,邻里关系不好。我到广西我弟弟那里玩,在那里看到一盘碟子,内容是弟兄两人都在外面打工,家里两个媳妇虐待婆婆,婆婆只能睡在猪圈旁边,吃年饭时给老人吃的是南瓜饭。后来舅舅想了一个主意:婆婆两家轮流住,一家住一年,轮到大媳妇家,若体重减一斤,大媳妇就要给小媳妇家600元,老人体重若长一斤,小媳妇就给大媳妇家600元钱。反过来也是一样。果然,舅舅定了这个规矩后,两个媳妇再也不敢整婆婆了。当时我看了以后,感到对村里的媳妇有教育意义,就带了一盘碟子回来,没想到,老的少的都爱看,8组、9组还传着看,有的妇女连看了好多遍也看不厌。”

   “后来,我就又买了十几盘回来,这些碟子都是云南山歌调,一句话7个字,内容大都是怎么当媳妇,怎么处理左邻右舍关系,通俗易懂。我的弟弟在柳州宣传部工作,去年回家乡时带回一台小型摄象机,拍村里人聊天拉家常场面,拍农民自己的生活,大家也都特别爱看。现在,只要我出门,村里人就对我说:我们每家给你点钱,你再多带点碟子回来大家看。现在,和我一起出去的邻村和其他乡镇的打工男人,也纷纷买碟子回去,打工男人都希望家里后院不起火,婆媳关系好,邻里和睦,回家要是看到你对我丧着脸,我对你横着眼,有什么意思呢!”

    我问:“怎么你们这里都是男人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

    何世雄说:“外出打工下力的多,干重体力活的多,适合男的搞,女的适合做家务。我家打工不能出去两人的最大原因是伢的教育,爷爷奶奶舍不得打伢,读书没父母是教育不好的。”

    我问在座的其他几个男人:“假如政府出面介绍35岁左右的女的出去打工,你们做丈夫的愿意留守在家吗?”

    他们答:“谁出去拿的钱多谁出去。女的出去拿的工钱少些,如果出去,就需要政府先技术培训,掌握技术后,待遇才会高一些。”

    我问:“如果劳务公司来招女工,你们愿意放自己的妻子出去吗?”

    他们答:“不敢轻易放她们出去,怕骗子,就是政府出面组织招工,如果没有村书记主任或其他村干部担保,还是不放心,主要是担心安全问题。不是熟人和亲戚朋友引荐出去就不放心,陌生人和不熟悉的单位更是不敢放人出去的。”

    最后,我请每个打工男人说一句最想说的心里话:

    何世雄:“我最希望能降低学费和医疗费。”

    冯大国:“我最希望娃子好好读书,能考上大学。”

    何先锋:“我最希望解决夫妻分居,能天天和老婆孩子在一起。”

    何世亮:“我最希望党的农村好政策保持下来,越来越好。”

    何学军:“我最希望有农民自己的组织为农民说话。”

    王义明:“我最希望老婆孝敬父母,夫妻和睦。”

 

推荐您看看这些报道:                    推荐您看看这些博文: 

 留守农妇:30年:“凤凰涅槃”                        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 

 夫妻分居:“烙在心底的痛”                         “吊妖婆”

 图文:桥村试验:她们路在何方                       打工潮下的“临时夫妻”

 

                                 所有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