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与“人五人六”
(2008-07-13 16:55:31)
标签:
词义溯源人物人五人六杂谈 |
分类: 词义探幽 |
“人物”与“人五人六”
谭汝为
题记:昨天清晨驱车赴武清区雍阳宾馆,出席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举行的语言文字项目论证研讨会。今天下午才返回天津。撰写本篇博文,企图证明“人五人六”这个词语,是从“人物”谐音变形外加仿拟而形成的。如此造词手段,在天津方言词语中,不乏其例。
某大城市一间酒吧每张客桌上,都立着一张精致而醒目的“迎宾卡片”,其正面印着《16字箴言》:“小姐太贵,情人太累,老婆太赘,只有喝醉!”卡片反面印着《八大悟》:“恋爱是迷雾,结婚是错误,生子是失误,离婚是觉悟,复婚是一误再误,没有情人的人是废物,有三五个情人的人是个人物,既有男情人又有女情人的人是大彻大悟!”(《一些酒吧文化太出格》,刊于《济南晚报》1998年6月20日。)什么乱七八糟的!这种迎客“箴言”的情调,已出格越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其中“有三五个情人的人是个人物”,这个“人物”,很值得琢磨。“人物”这个词,可指有代表性的人,如“英雄人物”;也可指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如“风流人物”等;也特指在某一范围内的重要人物,例如:“别看他才二十几岁,在村里也是个人物。”说某人“在天津卫,那可是个人物”,这是正常的说法,这个“人物”属于褒义,起码也是中性。但说某人“人五人六的,不知道自己行几啦!”这个“人五人六”,就带有明显的贬义了。
天津人爱说“人五人六”,这个词语在北方也很流行。“人五人六”指趾高气扬,忘乎所以,装模作样,自视“高人一等”的人。例如:“当官儿之后,一阔脸就变,人五人六的,不知自己吃几碗干饭了。”“别看那小子人五人六的摆谱儿,其实是一肚子男盗女娼。”
天津人说话幽默,喜欢创新,所以遣词造句与众不同。其中有两个特点,值得研究。一是常用词语谐音,二是乐于凑成四字格。“人五人六”这个词语的生成,就是个典型。“人五人六”中的数词“五”和“六”,跟数量并无关涉。其实,“人五”就是“人物”的谐音。另外,单说“人五”两字,显得单薄,得再凑上个“人六”,才顺理成章。实质上,“人六”是聋子耳朵——配搭来的,只是为了凑足音节,并无实际含义。
这种语言现象在天津话里不乏其例。例如:“整天哼哼唧唧,难(南)受北受的”——把“难受”谐音为“南受”,然后加上“北受”,作为“难受”的配搭,凑成四字格。再如:“我这个人没心没肺,足吃足睡”——“没肺”是“没心”的配搭,凑成四字语。“人六”“北受”“没肺”等都属于修辞的仿拟。仿拟“人物(五)”,造出个“人六”;仿拟“难(南)受”,造出个“北受”;仿拟“没心”造出个“没肺”等。
“人五人六”一般用于批评他人,例如:“腆着脸还人五人六的,不知道寒碜!”“人都丢到这个这个份上,还人五人六地在人面前晃荡,一点儿也不觉臊得慌。”但“人五人六”也可以用于自身,带有自我解嘲的意味。例如:“我们几个人都是各基层连队的冠军,个个都人五人六的,但是到了军区集训队一强化训练,就都傻眼了……”
在某体育报上看过一篇题为《人五人六》的文章,其中写道:“442队形,4个后卫加一个守门员,是人五;4个中场加2个前锋是人六。‘人五人六’就是我们的常阵。攻守平衡,中规中矩。”这里的“人五人六”,只是对词语字面义的诙谐使用,很有意思。在天津还听到一则谜语:“十一个哥们站两排——谜底:人五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