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时俱进”地“焚琴煮鹤”

(2008-05-10 05:55:56)
标签:

天津老建筑

疙瘩楼

与时俱进

焚琴煮鹤

文物保护

杂谈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与时俱进”“焚琴煮鹤”

——天津文保单位 疙瘩楼 外装修违规 招致批评

 

天津市区的老人都熟悉,在靠近马场道、斜对民园体育场的河北路南段东侧,有一幢砖木结构四层楼房,人称“疙瘩楼”。这座建筑,由意大利籍建筑师包乃梯设计,于1937年建成,建筑面积6449.42平方米,是一幢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格的连排式里弄住宅。圆拱门、花柱阳台、带斜面的台阶,其惹人注目的是——楼房的外檐墙面用硫缸砖形成的疙瘩疣子作点缀,因而得名“疙瘩楼”。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曾居于此。2004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时俱进”地“焚琴煮鹤”

(摄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天津疙瘩楼)

该楼外檐墙面为什么用疙瘩砖垒砌呢?传说早年一砖窑不慎把一窑砖烧制过了火,砖面起了疙瘩,很不雅观,这批疙瘩砖窝在手里卖不出去。在津的一位外国人得知,前往考察,经仔细观看——烧制时间虽长,但质量可与耐火砖相媲美;砖面虽有疣子,但妙不可言,恰大有用场。于是以低价全部购入,经巧妙摆布,筑成独具一格的“疙瘩”楼——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前两天(56日)好友老穆草堂(历史风貌建筑专家)在博客上发表了《疙瘩楼也要变成瓷房子?》并配发多幅照片。我们看到:照片上显示:到疙瘩楼外观已进行了重新装修,原装的百叶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瓷片。不伦不类的。磁片呈奥运五环状,真是紧跟高举,与时俱进啊!

“与时俱进”地“焚琴煮鹤”

               (原来的百叶窗变成了用瓷片镶嵌撑的五环图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老穆在博文中指出:根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特殊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重要装饰。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一般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 

    疙瘩楼也要变成瓷房子?了解情况后,我们已经向文物部门和风貌办进行了通报,他们表示目前正在处理中。大家拭目以待吧。张老板是个明白人,应该能做到知错就改吧?然而,作为明白人,您了为何事先不报批呢?看来,人家确实是明白人,深知其中门道。

     我读了老穆这篇博文后,发表评论如下:

日前读《今晚报》,看了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大冯兴致勃勃地到贵州、湖南考察原生态的古代山寨民居。但到了地方一看,千年历史的古代民居建筑都被当地村干部刷上了油漆。这种焚琴煮鹤,唐突文化的行为令人扼腕长叹!


   
几年前,我曾写过关于疙瘩楼的文章,但读了这篇博文,很惊讶!怎么据说有点儿文化含量的津门企业家,却干深山老林里村寨干部的活儿?是不是赤峰道瓷房子剩下的下脚料没法处理,扔了心疼;为迎奥运做贡献,干脆做成五环状,糊到疙瘩楼的窗户上?兹写得打油一首:

不伦不类瓷房子,焚琴煮鹤疙瘩楼。
堪笑儒商标新异,盖与文化不相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