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津老建筑疙瘩楼与时俱进焚琴煮鹤文物保护杂谈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天津文保单位 疙瘩楼 外装修违规 招致批评
天津市区的老人都熟悉,在靠近马场道、斜对民园体育场的河北路南段东侧,有一幢砖木结构四层楼房,人称“疙瘩楼”。这座建筑,由意大利籍建筑师包乃梯设计,于1937年建成,建筑面积6449.42平方米,是一幢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格的连排式里弄住宅。圆拱门、花柱阳台、带斜面的台阶,其惹人注目的是——楼房的外檐墙面用硫缸砖形成的疙瘩疣子作点缀,因而得名“疙瘩楼”。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曾居于此。2004年,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摄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天津疙瘩楼)
该楼外檐墙面为什么用疙瘩砖垒砌呢?传说早年一砖窑不慎把一窑砖烧制过了火,砖面起了疙瘩,很不雅观,这批疙瘩砖窝在手里卖不出去。在津的一位外国人得知,前往考察,经仔细观看——烧制时间虽长,但质量可与耐火砖相媲美;砖面虽有疣子,但妙不可言,恰大有用场。于是以低价全部购入,经巧妙摆布,筑成独具一格的“疙瘩”楼——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前两天(5月6日)好友老穆草堂(历史风貌建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老穆在博文中指出:根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特殊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重要装饰。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饰面材料和色彩,不得改变内部的重要结构和重要装饰。一般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不得改变建筑的外部造型、色彩和重要饰面材料。
日前读《今晚报》,看了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大冯兴致勃勃地到贵州、湖南考察原生态的古代山寨民居。但到了地方一看,千年历史的古代民居建筑都被当地村干部刷上了油漆。这种焚琴煮鹤,唐突文化的行为令人扼腕长叹!
不伦不类瓷房子,焚琴煮鹤疙瘩楼。
堪笑儒商标新异,盖与文化不相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