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曲坛泰斗马三立告别演出娱乐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曲坛泰斗 马三立 的 告别演出
2001 年12月8日,是星期六。那晚,天津市人民体育馆的灯火格外明亮,接踵而至的人流熙熙攘攘,笑语欢声,兴奋异常。容纳五千观众的体育馆今晚
“爆棚”,不但全部坐满,连走道和其他空隙地方也被挤得水泄不通。由《今晚报》等单位主办的“相声艺术大师、曲坛泰斗马三立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就在这里举行。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倪萍做晚会主持。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姜昆、苏文茂、戴志诚、冯巩、牛群、杨少华、杨议,小品表演艺术家黄宏,歌唱家李光曦、郭颂、马玉涛,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老人的弟子郭兰阳,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等 演出了精彩节目。马三立的徒弟、老艺术家常宝华、黄枫及文化界、相声界名家都向马三立表示祝贺。
马老走上舞台,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马三立消瘦的身躯穿着合体的中山服,偌大年纪,显得修长潇洒。他习惯地向四周观众连连作揖。刹那间,他看到社会各界向他赠送的各色鲜花和硕大的花篮,摆满了舞台周围,台上台下一派热烈喜庆的气氛。八十八岁的老相声艺人,很受感动。
第一句话:“我叫马三立。”上台来作揖报名。八十年来,马三立在舞台上下,从不失礼节。
如果说在过去的演出中遇到宏大的场面,隆重的气氛,对于一位沙场老将来说,轻车熟路。然而,今天不同,今天,所有的一切全是为他自己而 “设”,他受宠若惊!一股感动、感激、感谢之情,骤然从心中升起,此时此刻他思绪万千。他看到了主办单位如何鼎力相助,全国各地的著名歌唱家、艺术家不辞辛苦而来为他捧场,他看到了观众如此热情,听到了五千多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台上台下一万多条视线,像“特写”的灯光,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他的身上、脸上,甚至如屏住呼吸般地等待着“马老的惊人之语”。他的情绪有些激动,他想到自己何德何能?他想到旧社会的艺人就算活到这个年龄,早已是露宿街头,乞食度 日……一生低调的马三立,把千言万语攒成一句话:“我值吗?”
没想到观众们反应极快,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值!”这巨大的声浪,震动着整个会场,更震动着马三立激动的心。一个“值”字,不就是人民大众对马三立一生的肯定吗!
马三立计算机一样的大脑运算了一下,他轻松坦然地笑了。他也在用“值”字,回答了另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问题——他一生忍辱负重,饱尝酸甜苦辣,历尽 千辛万苦……面对观众大声疾呼的一个“值”字,他在内心也对自己的付出,喊了一声:“值!”人生自古谁无死,能这样画上“句号”,对马三立来说,不啻最大的享受,最大的满足!
马三立在演出之前,突然问一声“我值吗?”是意味无穷的。也许这三个字蕴涵着他一贯的睿智。这,就是曲坛泰斗马三立。
随着一连串的“现挂”包袱,马三立的告别演出开始了。“台上摆了这么多鲜花真香啊,省得往后给我买花圈了。”又是一片笑声。“真到那天,必须送真花,假的不行呀……”这句话再次激起一片笑声。
“今天我告别舞台,不等于我告别相声。我还要继续努力。我们相声演员都是一家子,我们还要一起研究。现在很多观众都爱相声,你们也懂相声。真希望相声迷比球迷还多。”
“有的观众点我说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老猴’了。”
“倪萍叫我唱一段,我这声音怎么能比得上李光曦呢。李光曦人家是金钟儿嗓子。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嗓子呢,他平时就注意保护,不抽烟,不喝酒,干东西不吃,李光曦,光喝稀的。”
“还有郭颂,我们认识好几年了,我喜欢听他的歌,他也喜欢我的相声,他不忌口,葱、姜、蒜什么都吃,山东的火烧也吃,不噎嗓子。我一想对呀,他叫郭颂啊,不管什么吃的,端起锅来往嘴里送。”
马三立表演的“正话”,是要说一段京剧中的数板儿。鼓师上台后,马老嘱咐他:“您实在逮不着我,咱们就庙上不见,顶上见啦。”八十八岁的老人竟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一大段“数板”,在鼓师的伴奏和观众的击掌合拍中,不洒汤不漏水地“奔”下来,观众热烈鼓掌欢迎。马三立立即迎上前去和鼓师握手,生活中处处能看到老人的仁义。
演出结束了,在等候大家上台向马老祝贺的空间,主持人倪萍问马三立:“马老今天穿得这么帅,太漂亮了。”马三立接话说:“我长这么大,没人夸我漂亮。”倪萍说:“现在都在减肥,您这么瘦,所以是最漂亮。”“我不敢减肥了,没的减了,我长这么大,没超过一百斤。”说着还指指旁边的赵忠祥说:“他的袜子能给我改一个背心。”场内哄堂大笑……
转天,天津一位古稀老人写诗送给马老。署名是:“五十年前老观众乔晋厚”。诗是这样写的:
观“告别舞台演出”有感
——赠相声大师马三立老人
马老先生德艺优,八十竹扇走春秋。
台上台下情交融,幽默谦虚空前后。
五十年前台下客,祝君百岁无何求。
愿借别时台前语,鲜花永驻纸花抛!
(根据马景雯、张宝明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和爸爸马三立》的内容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