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词义探幽纳闷儿不觉闷逗闷子文化 |
分类: 词义探幽 |
纳闷儿·不觉闷·逗闷子
1. 纳闷儿(na4menr4)
“闷”是形容词,形容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心情不舒畅的意思。如“心里闷得慌”“闷闷不乐”等。天津人遇到一件蹊跷(qiqiao)事,闹不明白,就说“纳闷儿”,就是疑惑不解的意思。例如这段对话——
“我就纳这个闷儿,中国足球挣威了这么多年,为嘛就是上不去纳?!”
“老兄,你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中国足协有一大帮子清闲的官员纳,让他们纳闷儿去吧!咱还是打几圈麻将,解解闷儿吧!”
这里的“纳闷儿”“解闷儿”的“闷儿”,都得读成儿化。
2. 不觉闷(bu4jiao3men4)
天津人爱说一个词儿——“不觉闷”。这个“闷”,就不能儿化了。所谓“不觉闷”,就是不自觉,不知趣的意思。具体说吧,就是不能正确地自我评估,不知道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天津人批评这种人——“拿自己不当外人”“认为自己还傻不错呐”“不知自己吃几碗干饭”“看不出眉眼高低”。
“不觉闷”的人,本质特征是缺乏自知之明,所以说话不合时宜,办事令人厌烦。人们都淡着他,躲着他,拿白眼珠子爱他,根本就不带他玩儿;可是他却浑然不知,仍执着不懈地上赶着,毫不动摇地往里边凑合——这就是不觉闷者的典型写照。
3. 逗闷子(dou4men4zi)
天津话还有一个特殊的词语“逗闷子”,就是开玩笑的意思。“闷”读四声,就是心烦愁苦的意思,如“闷闷不乐”。“闷”还指密封,不透气,如铁路上有专门运货,没有窗户的“闷子车”,也叫“闷罐车”;比喻不爱说话的人,叫“闷葫芦”。
“逗闷子”的本意,是逗引老实人开口说话。譬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某工厂某车间有位老兄,蔫了嘎唧,寡言罕语,人送外号“闷葫芦”。上班后,他凡人不理,闷头干活,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哥儿几个商量,如何接近他,不管是递烟搭话套近乎,还是勾肩搭背讲笑话,谁要有本事把闷葫芦逗乐了,让他开口说了话——那中午食堂聚餐,奖励甲菜一份,啤酒一瓶!——这就叫“逗闷子”!
现在,退了休的老哥们儿、老朋友聚到一块儿,沏上一壶龙井釅茶,切一个沙窝萝卜,然后开聊——先是山南海北,海阔天空,东拉西扯,怀旧抒情。然后相互找乐,你改我,我沤你,你给我编个段子,我给你兜兜老底儿。嘻嘻哈哈,乐乐呵呵,正文一点儿也没有,情趣却绵长隽永——这也是“逗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