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

(2007-05-13 06:26:40)
标签:

感悟随笔

廉洁从政

道德修养

人民公仆

市长尊严

市民疾苦

勤政廉政

分类: 时事评论

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

作者:笑蜀




      汝为按“河里青蛙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今天是母亲节,突然忆起年轻时爱唱的《哎呦,妈妈!》。清晨上网读笑蜀文章《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我想正确答案应该是“从市民那里来”,恭喜你答对了!封建社会,地方官是父母,百姓是子民。当代社会,市长是公仆,市民是主人。说市民是市长的母亲,市长是市民的儿子,也不逆情悖理。但是,我们的一些市长却患有“恐民症”:害怕市民,尤其畏惧访民。于是,可躲就躲,得拖就拖,能遛就遛,甚至每天犹如白区地工,从办公室“秘道”偷偷溜走。公仆怕主人,儿子躲妈妈,岂非咄咄怪事!哎呦,市长,难怪妈妈对你生气了。据报载:咸阳市长张立勇现在觉悟提高了,不再从“秘道”溜走,而勇敢地走进了访民之中,这个阳光举动赢得市民母亲的喝彩。下面,请读笑蜀先生的博文评论《市长的尊严从哪里来?》


http://s13.sinaimg.cn/orignal/4b6668a19750c4b57940c

 跟别的市长一样,咸阳市长张立勇曾经常遭遇访民围堵;跟别的市长一样,张立勇遭遇访民围堵时往往选择逃避。他逃避的办法很戏剧,就是从办公楼密道一走了之。但不同的是,他有尊严感——堂堂七尺男儿的尊严感,堂堂市长的尊严感。正是这样的尊严感,让他忍受不了那条黑乎乎、脏兮兮的密道。终于有一天,他宣布废除那条密道,以挺拔的、阳光的姿态,堂堂正正地走进了访民之中。

       那么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他缺胳膊少腿了没?就记者的相关报道来看,好像并没有,不但没有缺胳膊少腿,而且好像还挺滋润的,至少不比其他市长的状态差。就此来说,选择逃避虽然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可能不是唯一的办法,甚至很可能,不是一种好办法。

       很可能不是好办法,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别的市长要选择逃避呢?他们选择逃避,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答案可以有很多,但在我看来,终极答案不外两个:其一是把市民找市长解决问题看成麻烦,不认为替市民解决问题是市长的义务;其二是没自信,对所谓麻烦有一种恐惧,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替市民解决问题。

       主要应该是出于这些心态,让很多别的市长不敢面对自己的市民,而宁愿选择那种很猥琐的,很屈辱的逃避方式。而这么做,必然客观上付出巨大代价——形象上、信用上的代价:不仅没有市长的尊严,连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也往往没有了。看起来似乎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很难让人尊重。

       市长无疑是需要尊严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哪个市长,完全不看重自己的尊严。看重尊严不仅是正常的情感需要,而且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感需要。市长要尊严,值得尊重,值得鼓励。问题不在于该不该要尊严,问题在于尊严如何得来?尊严只能来自别人对你的尊重,抑或敬重。而无论是尊重,还是敬重,都只能发自别人的内心,都是一种自然的,自主的,自发的心理活动,强制是强制不来的,不会因为你是市长,你掌握了巨大的公权力,就可以迫使别人尊重你甚或敬重你,从而使你拥 有尊严。

       市长是什么职位?市长本来是一个很容易获得尊严的职位。市长就是给市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头人,市长就是给市民解决麻烦的领头人,这才是市长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只要真正给市民提供了性价比最好的公共服务,只要真正给市民解决了麻烦,市民就没有可能不尊重你,你就不可能没有尊严。“9.11”事件放到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天大的麻烦,但是朱利安尼面对这个天大的麻烦并没有退缩,反倒挺身而上,把这个天大的麻烦解决的很好,他因此很有尊严,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尊严的市长。身在市长的位置上,历史给了你赢得市民广泛尊重的机会,你却失去了这个机会,结果做得很没有尊严,做市长如果做到这个份上,实在太没有出息,实在没有资格做市长。

       总之,市长就是属于市民的,就是给市民解决麻烦的。这么想、这么做的市长,肯定是一个让人尊重的市长。记者报道的咸阳市长张立勇的事迹之所以可贵,就可贵在这里,他打开大门,让自己走进了访民中间,这或许是市长回归市民怀抱的一个开始?要这样做,无疑需要战胜自己内心中对市民的恐惧,对麻烦的恐惧,需要自信,需要大气,需要阳刚。张立勇这么做了,而没有损失什么,说明市长内心的那种恐惧并没有什么道理。放松自己,让自己走进市民中,让自己真正属于市民,从自己的市民那里找到力量,找到尊严的源泉,这应该值得很多别的市长效法。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2007-5-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