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研究韩国高考命题社会生活 |
分类: 韩国闻见录 |
韩国高考命题,紧贴社会生活
谭汝为
据韩联社报道, 不久前韩国进行了2007学年度的高考。这次高考命题引人注目的有二,一是命题紧密联系韩国的社会生活,二是有关从去年末到今年初,震惊世界科学界和整个韩国社会的“黄禹锡风波”和卵子染色体的题目。
韩国高考分为四门科目,第一场“语言试题”,第二场“数理考试”,第三场“外语(英语)听力考试”,第四场“社会调查考试”。
在“语言试题”中,第八题,向市议会写一封“建议设置自行车道”的建议信。第九题是提出“发展传统市场”的方案。第十题是“迎接低出生、老龄化时代,应树立怎样的福利政策?”第十一题,则以新一代人经常使用的网上回帖反驳原文的方式,测试考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第十二题是,修改“消费者保护机构网站上的不满和要求事项草稿”,内容要求符合逻辑。
在“数理考试”中,有关数理概率和统计的第30道题是,给出一定条件,就“检查所有次品的费用和售后服务费用的期待值相同的情况”提出问题。这其实是与企业的“合理性选择”相关的初级经济学问题。
在“外语(英语)听力考试”中,第11道题是,根据刊登在价格对比网站上的价格、保修期限、是否包括外围设备等条件,提问:“应在哪家商店购买笔记本电脑”。给考生读广播新闻标题的第12道题的内容中,含有韩国电影导演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导演奖的文章,而在多项选择题的选项中,则有“当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答案。
在“社会调查考试”中,韩国地理第8题是有关“社会最近对老龄化趋势的关注度提高的问题”。该题在提供与青少年、老年人、生产年龄层人口比率相关的资料后,让考生回答“各地区人口抚养费的大小关系”。
法律社会第7题列出“将氨水泼向平时自己反感的艺人的”新闻报道,这使人们联想到最近发生的艺人“胶水饮料伤害”事件。而第14题则要求考生将法务部公布的民法修正案内容与现行的法律进行比较。
虽然经济第4题是要求考生回答价格、销量、需求、供给等四者之间关系的基础性问题,但因其所提供的题材是“今年6月德国世界杯韩国队对阵瑞士队前发生的红色雨衣紧缺现象”,因而受到关注。
在“科学考试”中,生物课的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全都是与去年末至今年初震惊世界科学界和整个韩国社会的“黄禹锡风波”有关的题目。尤其是生物第二大题第18小题,是有关确认干细胞真伪的科学证明题,即通过核置换过程,制造由体细胞复制的干细胞,并对核和线粒体实施遗传基因指纹检查,确认干细胞的真伪。这个考题与从科学角度认定黄禹锡的干细胞研究纯属虚假的过程基本一致,其正确答案也符合现实——并不存在干细胞。生物第一大题第18小题也与“黄禹锡风波”密切相关,考题是人卵原细胞和卵子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统观韩国今年 的高考命题,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题目紧密联系韩国的社会实际,以考察学生体验社会实际,分析论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题目覆盖面相当广博,涉及政治、时事、经济、文化、道德、外交、福利、管理、消费、科技、体育等方方面面。有利于选拔关注社会、知识面宽、思想敏锐、头脑灵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俱佳的人才。
第三,将学术打假和维护科学尊严列入试题,意义重大!韩国教育部门对“黄禹锡风波”的处理就是及时而坚决的。这次高考命题,对这个学术丑闻,不护短,不回避,不隐瞒,就是用他警戒学界,让未来的人才从中吸取教训,从起步之时就一丝不苟地端正学风,从而踏上扎实而漫长的学术科研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高考命题,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呢?
(本文刊于《中国教师报》)
前一篇:韩国行政区划与城市地名
后一篇:韩国森严的前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