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行政区划与城市地名
谭汝为
笔者在韩国讲学,因职业习惯常随手查看韩国地图。得知韩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特别市、广域市(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区)等。韩国现有一个特别市——首都汉城(不久前易名“首尔”),六个广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九个“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济州道。无意中发现,除京畿道、济州道之外,其余七个“道”名皆为联称地名。
所谓“联称地名”,就是从有联系的两个原生地名中各抽取一个字,缩略合成一个新地名。例如“江原道”取境内的江陵和原州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忠清道”取境内的忠州和清州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全罗道”取境内的全州和罗州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庆尚道”取境内的庆州和尚州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
中国一些省名就是用这种联称缩合法得名的,例如“江苏省”,取境内江宁府(今南京)和苏州府(今苏州)的首字而得名;“福建省”,取境内的福州和建安两个地名的首字而得名;“安徽省”,取境内的安庆和徽州(今徽县)两地名的第一字而得名;“甘肃省”,取境内的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两地名的首字而得名。再如华中重镇“武汉”,是武昌和汉口的联称;辽宁“旅大”,是旅顺和大连的联称。另如湖北省“襄樊”(襄阳-樊城)、山东省“淄博”(淄川-博山)、河南省“兰考”(兰封-考城)、河北省“隆尧”(隆平-尧山)、山西省“清徐”(清源-徐河)、山西省“襄汾”(襄陵-汾城)、福建省“龙海”(龙溪-海澄)、广西省“德保”(敬德-天保)等等,都是由两个原生地名联称缩合而成的。
韩国“市”一级的地名与中国地名完全相同的,为数众多。打开韩国地图,可顺手拈来。兹举数例——江原道的襄阳、江陵,忠清北道的丹阳,庆尚北道的奉化、醴泉、永川、安东,庆尚南道的咸阳、梁山、镇海、固城,全罗南道的潭阳、海南等,与中国地名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韩国城市地名的通名与中国也大体相同,例如:
“山”—釜山、蔚山、马山、礼山、瑞山、牙山、乌山、汶山、安山、论山、锦山、善山、庆山、益山、群山、梁山(山地城市)
“川”—仁川、春川、泗川、舒川、涟川、利川、华川、富川、堤川、永川、陕川(临河城市)
“州”—全州、罗州、庆州、尚州、忠州、清州、济州、荣州、公州、晋州、原州(主要城市)
“城”—宝城、洪城、横城、安城、义城、固城、谷城(城堡)
“阳”—潭阳、襄阳、咸阳、光阳、丹阳、密阳、光阳(河岸城市)
“原”—昌原、水原、铁原、南原(平原城市)
“浦”—木浦、西归浦、城山浦、浦项、金浦、甘浦(港口城市)
“海”—镇海、海南、平海、金海、东海(临海城市)

不久前,韩国政府已将首都汉城易名首尔,不知下一步是否将汉江改为首尔河之类,进而将与中国相同或相关的韩国固有地名一律更名易帜?笔者进行地名研究多年,仅从学术角度分析,这种大规模改动行政区划地名的操作,其难度不啻攀缘蜀道,理由如次:
(一)
千载沿革,焉可擅改;沧桑文脉,不宜割断。
(二)
牵一发动全身,难免顾此失彼,烦忧徒增。
(三)
盛世宜无为而治,反之则为政之大忌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