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斋搜鬼】人鬼恋:魅惑魔力的心理根源

(2016-10-17 08:24:52)
标签:

聊斋

女鬼

人鬼恋

恐怖激情

魅惑

分类: 聊斋搜鬼

【聊斋搜鬼】人鬼恋:魅惑魔力的心理根源

  恐惧孕育着爱”。夜深人静时,在野寺孤馆与女鬼邂逗的书生,由一种激情桃起了另一种激情。

 

  《聊斋志异》卷五〈连琐〉一文言,杨某居泗水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间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复凄断。”忽闻墙外有人哀楚吟诵,细婉似女子;明日视墙外,惟见荆棘中有紫带一条。

 

  向夜二更许,又吟如昨,杨移几登望,吟顿辍,悟其为鬼,然心向慕之。”次夜,伏伺墙头,一更向尽,有女子姗姗自草中出,低首哀吟,杨微嗽,女急入荒草而没。杨乃隔墙吟诗续之,久之寂然,入室方坐,忽见丽人自外来,自言十七岁暴疾殂,九泉荒野,孤寂如骛。”

 

  接下来的故事读者可以想见,当然是女鬼与杨某翦烛西窗,诗文相娱,而终及于乱。然后是女鬼久蒙眷爱,受生人气,日食烟火,白骨顿有生意。”兼以杨某提供的生人精血”,终于复活”,成为人间佳偶。

 

  这种书生与女鬼”的故事,从魏晋发展到清季,变来变去都摆脱不了它的基本结构”:它恒常发生于令人感到恐惧与颤怖”的情境中,或野寺孤馆,或荒山深谷,或密林旷野,时间当然都是在深夜。也许鬼魅只出现在这些特殊的时间与地点,但对任何事都可能发生”的文人想象力来说,他们的偏爱这种邂逅情境”,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动因。

 

  在野寺孤馆或荒山深谷,一有风吹草动就令人毛骨悚然,乃是人类本能的反应。当一个胆小的书生置身于令人恐惧与颤怖的情境中,正频频安慰自己世界上没有鬼,我不怕鬼!”时,眼前忽然出现一位风姿绰约的丽人”,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呢?

 

  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他会觉得眼前这个丽人特别地媚惑”,特别令他激动”,这叫做情感标示作用”(emotion labeling)。一千九百年前,罗马的欧维德(Ovid)在《爱的艺术》里就说,在斗技场上观看武士彼此厮杀、血肉横飞的场面,乃是挑起男人对女人激情的最佳时刻。他的言外之意是恐惧孕育着爱”、 一种激情会挑起另一种激情”。

 

  晚近的心理学家则以实验来证明这个观点:他们要男士走过两座桥──一座是惊险万分的吊桥,一座是普通的水泥桥,当受测男士走到桥中间时,会碰到一个迷人的女性访问员,她出示一张图片,请男士们就这张图发表联想,结果发现,走在令人心惊瞻战吊桥上的男士,对这张图的联想含有较多的性幻想,而且事后有较多人主动打电话与这位迷人的女性访问员联络。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当一个人置身于恐惧与颤怖的情境中时,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而有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情绪骚动等生理反应;在认知上,他需标示”此一生理骚动的来源,若眼前出现一位美女,他很自然地会将这种生理骚动投射在她身上,而觉得她挑起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激情”。

 

  夜深入静时,在野寺孤馆与女鬼邂逅的书生,可以说是在摇摇欲坠的吊桥上与女性访问员遭逢的男士之情境放大”, 更大的恐惧”带来更多的激情”。中国文人在编造书生与女鬼”的故事时,偏爱这种模式,也许正是在发泄这种激情”吧!

 

  就读者来说,对此一恐惧与激情间接的体验,也可以增加他们对女鬼”的爱怜之意。不信的话,你带女朋友去看这种电影,不仅电影中的女鬼迷人,连你身旁的女友也会跟着异样的迷人”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