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典今看】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来自可怕误解

(2016-10-03 08:32:57)
标签:

慈呜夜啼

白居易

寄生鸟

杜鹃

孝行

分类: 古典今看

 

  中学时代,读过白居易的《慈乌夜啼》,印象非常深刻: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相信很多人也都读过这首诗。但“慈乌”到底是甚么鸟?老师只说是一种乌鸦,他也没见过,但既然是大诗人白居易说的,而且还被收在课本里,那就准没错!所以我当时颇受这首诗的影响,觉得当子女的应该孝顺父母,否则就是“禽兽不如”。

 

  后来,慢慢发现诗人的话“多不可靠”,也知道绝大多数的脊椎动物都在子代成熟后就会被赶出家门,亲子以后即甚少来往。像“慈乌”这种不仅会“反哺”父母,而且因思念母亲而“夜夜哀啼”的,实在是不可思议。又后来,才知道它的“匪夷所思”是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种鸟!全球的鸟类学家在各地观察了数百年,从未发现鸟类有反哺行为。那白居易是凭空捏造吗?似乎也不是。他所说的慈乌反哺和夜啼,很可能是来自下面这个“可怕的误解”:

 

  原来,世界上约有五十种杜鹃科的鸟类属于寄生鸟,牠们并不筑巢,也不孵蛋,更不想自己养育幼雏,而是在繁殖季节时,先寻找合适的宿主,诱逼正在孵蛋的宿主离巢,吃掉或丢掉一颗蛋,然后在巢内产下一枚类似的蛋,由不知情的宿主替牠孵蛋(被寄生的鸟类高达一百多种)。杜鹃的幼雏通常比宿主的幼雏先孵化出来,一孵化出来,牠即会本能地把巢中其他的蛋或雏鸟一个个推出巢外。

 

【古典今看】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来自可怕误解

  “义母”觅食回来,看到巢内只剩下“唯一的孩子”,就对牠倍加宠爱,而牠也大辣辣地独占“义母”辛苦找回的食物,等羽翼丰满后,就扬长而去。这种繁殖模式可以说是既残酷又冷血。

 

  杜鹃的体型通常比牠们的宿主来得大。没多久,雏鸟的块头就比“义母”大许多,但还继续张大嘴巴被喂养。

 

【古典今看】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来自可怕误解

  不明究里的人看到“小鸟”居然在喂“大鸟”,以为那是“子代”在反哺“亲代”,而注重孝道的人更是惊喜赞叹,对此大作文章,认为牠们是“鸟中曾参”了。至于杜鹃鸟特有的凄切啼声,则被听成是思念母亲的“哑哑吐哀音”了!

 

  说这些,绝非故意找碴,或是想揶揄古人、质疑孝道。而是要指出,想藉“禽兽”来规劝人们应该孝顺父母是搞错了方向。动物并无孝顺的行为,亲情也不如人类,做子女的想要孝顺父母是人类特有的、“异于禽兽”的高贵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