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中国父母有点像土拨鼠
(2008-07-09 08:45:50)
标签:
中国亲情家庭文化动物 |
分类: 文化解碼 |
中国父母有点像土拨鼠 王溢嘉
中国父母疼爱子女,从小就呵护备至,有什么好吃好穿的,都是子女优先。到了子女要结婚时,更是恨不得将什么压箱宝都掏出来给他(她)。2007年公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有47%的新人结婚费用的20-60%来自父母;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结婚消费的80-100%都靠父母资助。
真是“屈膝甘为孺子牛”。这种为儿女“做牛做马”的亲情,跟西方父母似乎大相径庭,譬如美国父母也疼爱子女,但却更希望他们能独立自主,儿女想要零用钱,自己打工去赚;多数年轻人在18岁时,就自己搬到外面住;如果你一直“赖着不走”,很多父母还会赶你走。有人认为,美国人的这种亲子关系是比较合乎“自然”的,譬如多数鸟类,对幼雏的照顾虽然无微不至,但等到雏鸟的羽毛长齐时,双亲在短暂教导牠们飞翔和觅食的技巧后,牠们就必须离巢去过自己的生活。又譬如狐狸,幼狐在长到四、五个月大时,父母就不再为他们准备食物,撒娇也没用,自己的肚子自己填;等再大一点,就又被无情地赶出住惯的巢穴,自谋生路。
中国父母在儿女长大时,不仅不赶他们走,甚至还让他们“子占父巢”,老夫老妻自个到他处另谋新居的想法和做法,是否“违逆自然”呢?这在自然界的确较为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北美的草原土拨鼠在地底挖洞做“家”,牠们喜欢过集体生活,大致以三十户为单位形成一个“庄”,家与家(地洞)是相互连通的,彼此经常串门子;每个“庄”都设有警卫,站在地洞入口的高台看守;然后,三四十个“庄”又形成一个“镇”。
这不也是“自然”吗?其实,只要让大家生存的更好、更愉快,就是“好”方法,自然界什么都有,并没有什么是“违反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