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品机】曹操、瞪羚与蟋蟀

(2008-07-25 08:49:27)
标签:

曹操

斗争

兵法

人性

动物

分类: 三国品机

 

 

曹操、瞪羚与蟋蟀 王溢嘉

 

 

  在《三国演义》里,荆州刘表死后,次子刘琮刚继位,曹操率大军直逼襄阳而来,“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刘琮和属下几经商议,派人献上降书,曹操大喜,兵不血刃,就将荆州纳入势力范围。然后,他将矛头对准东吴,发檄文给孙权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幸勿观望,速赐回音。”意思是要孙权也赶快弃甲投降。

 

  整体说来,挥军南下的曹操采取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两军直接交锋,总是会有伤亡,并非上策;真正厉害的是不必交战就让对方投降或受挫,但要如何做到呢?曹操采用的是孙子所说的“威加于敌”,也就是在敌人面前摆出架势,展现实力(雄兵百万,上将千员),让敌人心生畏惧(如果打起来,那会死得难看)而自动投降,刘琮就是在这种心理威摄下俯首称臣的。当然这种策略并非无往不利,对不受威胁的孙权和刘备,曹操为了表示自己不是在“虚张声势”,就只好真的动手打了,于是而有接下来的赤壁之战。

 

  姑不论赤壁之战的胜负,曹操这种“威加于敌”,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在现代战争甚至商战里,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选战略。有人认为它们的灵感都来自孙子,其实,早在孙子之前,甚至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它就是很多动物在争斗时最先也最常采用的战略。譬如为了交配与地盘而争斗的两只雄瞪羚,会先站在一段距离外向对方展示自己的块头和双角,如果对方不知难而退,牠们就侧着头彼此逼近,摇晃坚强有力的双角,昂首露出白花花的喉部,向对方示威。彼此估量实力后,自认不如的一方通常会退避;只有在吓阻无效时,才会彼此以双角缠锁,真的打起来,直到分出胜负。

 

  以善鸣好斗著称的公蟋蟀,夜晚会发出响亮的鸣声吸引异性,同时也在向其它同性示威,要对方知难而退,否则就要“将你打得落花流水”。科学家将勇猛公蟋蟀的发音器涂上蜡,让牠发出的鸣声变微弱甚至无声,结果,“不把牠看在眼里”的公蟋蟀就会增多,而使牠不得不增加打斗的次数来赢得母蟋蟀。科学家因此说:“在对手面前宣传实力是值得的,否则就必须花更多的代价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曹操像瞪羚与蟋蟀般宣传自己的实力,可惜的是,在赤壁之战里,他表现出来的实力并没有宣传的那样厉害。

 

    (2008年,原载《书屋》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