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的香包节

(2025-06-05 08:12:12)
分类: 生活记事本
      这个端午节,抽空带孩子回了趟老家,恰好赶上端午节期间一年一度的香包节,到今年竟已持续了二十届。
      故乡香包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同学们总会在手腕系上五彩花绳,在衣服纽扣挂上各式各样的香包。香包有自家长辈们手工制作的,也有买的,各自比较、相互欣赏。对于平时没有什么好衣裳也没有饰品的女孩子来说,一年之中这一天的“臭美”,让我们心里美美的。
      这么多年过去,香包节变成了整个城市热闹的节庆,有香包的集中展示,有文艺表演,当然也少不了嘈杂的小商品集市。我们也去凑热闹逛了逛。现在的香包,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的经典款式,让人油然而生怀旧情愫。比如粽子、十二生肖、荷包、蟾蜍五毒、南瓜、针扎……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戴过的。而创新的款式也很多,更多融合了所谓“新中式”的风格,也许会更受外地人和年轻人喜爱。这种创新风尚令我欣喜,说明香包文化是有新生命力的,而不仅仅固守。
      然而,与创新款式比起来,我还是更青睐传统款,似乎感觉新款香包更像一般意义上的饰品,而不像记忆中的香包。如今,大多数香包都是机器制作的了,是手工刺绣还是机器制作,一望而知。手工刺绣透着精巧、灵气与个性,远胜于有呆滞感的流水线产品。非遗香包是民间技艺,自然应该保留民间手工作品的古朴粗犷;学院派的美术香包固然更加规整漂亮,但这不是非遗。可叹的是,手工作品一定会越来越稀有。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幼,大街上许多人都佩戴着香包,各自感受着美、表达着美。在这个曾经偏僻如今已成为西北枢纽之一、曾经封闭落后如今正全面开放(谁能想到螺蛳粉和榴莲也会受到欢迎)的黄土塬上,香包无疑已成为自豪感的独特载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岗位两月整
后一篇:学习阅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