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曹旭
曹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06
  • 关注人气:1,5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生的力量

(2008-11-19 20:59:01)
标签:

夕拾朝花

分类: 我的散文

    书 生 的 力 量

                                                                  曹  

    我是一介书生,书生有书生的力量。力量来自勇猛和激情。

天下三百六十行,最需要天才的是体育。我没有天才,却喜欢体育;打过篮球,踢过足球,正儿巴经地学过摔跤、举重,结果一事无成。

    小学时练跳高,为砍两棵竹子做跳高架,与另一群孩子打架。那时打架比较文明,双方各派一个代表,我是这群孩子的代表,以四月的麦田和油菜花为背景,在一座废弃的碉堡前,以五比二战胜对方的“小日本”。说他是小日本,其实他不是日本人,只是拖鼻涕,鼻子下面有一条红红的印记,像日本人的小胡子。

    跑不快是在秋天。一次捉蟋蟀,挖了农民的庄稼,被农民和狗追赶。

    矮个子的,年龄比我小的孩子逃得比我快;我才逃五十步,他们已经逃了一百步。我落在最后,被抓住了,他们逃得无影无踪。后来发现:我有些平脚板。

    中学的爱好是打篮球。我打球的风格:张飞式的勇猛,喜欢冲撞,为此,鼻梁上的眼镜不知道打碎过多少付?

    在制药公司,区职工联赛上,我经常五次犯规被罚下场,或者光荣负伤。中文系总支书记金志华和我打过球,他断言:对曹旭,只能智取,不可力敌。

    踢足球也一样,踢的时候,我会投入得不顾一切,就像一头疯牛,发红的眼睛里只有球,没有其他的东西。对方的球员见我勇猛地冲过去,就赶紧把球让给我,他们都主动让,很少有不让的,因为他们和我踢球不止一次,都很有经验,以他们的说法是:“曹旭冲过来,他的脚总要踢一样东西的。”这样,我的“新西兰踢法”出了名。新西兰与中国队比赛老踢中国队的脚。

    稍有自信的项目是扳手腕。一时横行乡里,打遍漕河泾无敌手。最高记录:在上钢一厂劳动,一连扳倒十八个钢铁工人。七七年考进上海师大,先住东部,后到西部,恰逢体育系某些学生欺负其他系同学,食堂排队插档,一哄而上。

    印刷厂的老邱“模子”大,看不惯,挺身而出,想维持秩序险些挨打,对方说他是“空心模子”,三吓头,没有用;党小组长瞿凯诚上前管一管,被大喝一声“四只眼”想讨生活吃?

    我自恃会摔跤,不怕,想请那位小子一对一,到食堂外面“活动活动”;但想到七七级辅导员曹予生先生那张板着的脸,又犹豫不决,便说:这样吧,今天不“活动”了,你要不服贴,我们可以比比啥人力气大,扳手腕,友谊比赛?我想,我们友谊比赛,曹予生先生管不了。

    为了让比赛与维持食堂秩序联系起来,赛前先订二条协定:一、假如我输了,你可以继续插队,因为你的力气大,我拉不出来。二、假如你输了,对不起,排到后面去,因为我力气大,你插档我能把你拉出来。

    就这么说定了行不行?那个小子点点头。这一下乐了;大家不吃饭了。

    中文系、体育系的学生分生两派,围在我们身后,不少人自告奋勇地做裁判,蚂蚁围住条毛毛虫般七手八脚地按住长板凳,我们一面注视对方,一面捋袖子。比赛开始了

    一个回合……二个回合……三个回合……我力挽狂澜,在震耳欲聋的拍桌子,敲饭碗,鼓劲加油的呐喊声中,我的左右手双双告捷。

    没什么可说的,请照“协定”办排到后面去,那小子也认账。

    我不知道,此举对维持食堂秩序是否起了作用?排队插档的人是否真少了?我只记得当时的场面真壮观,散场时,我被人前护后拥,像得胜回朝的将军。

    有创意的比赛还有一次:那是上海师大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双方各派中文系、美术系几名学生,阅读被隐去作者名字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然后对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加以评论,比较中、美学生的评论,可以看出东、西方学生不同的观察与思维。这次活动,我成试验品也罢了。最是双方交流不平等,美方史密特教授那种据高临下的傲慢与偏见,使我觉得非与他扳手腕把他扳倒不能出这口恶气。

    最后的告别是鸡尾酒会,酒会后跳舞;舞后,我提出“中、美扳手腕擂台赛”。

    我摆好姿势,自任擂主,大喊一声:“来吧!”他们真的围上来,

    我一口气扳倒对方包括史密特教授在内的四位“高头大马”。扳手腕,我从来不怕高头大马。

    一个输了的美国“舞蹈家”不服气,跑过来硬要看我的肌肉。

我不让看,我说:“我没有肌肉。”

    他不信,隔着衬衫摸摸我的胳膊,发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求再比一次。我又取得了胜利,并把他扳倒在地。他爬起来,也不拍拍裤子上的灰,直冲到我面前,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

    “气功……气功……你的有气功……”

    掌声爆发欢笑,经久不息。这是他们离开中国前难忘的情景,我也同样难忘,因为这是我首次在“世界性”的比赛上取得胜利。

    胜利归来,同学们纷纷问我体会,是不是真有气功?我说:“没有气功”。想起电影、小说里写中华武术士打败洋大力士,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毕业的时候,一位同学在我的“纪念簿”上写道:

       “书生的力量难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