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  都  狗

(2008-10-06 21:06:41)
标签:

异域之眼

分类: 我的散文

                                            曹  

  

伫立在京都街头,不经意匆匆一瞥:啊!满街都是狗。

  你看:大狗、小狗、黑狗、黄狗、卷毛不卷毛、会叫不会叫的狗,龇着牙、撒着尿的狗。一个个铁链子抖得“锒锒”直响;初到日本京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京都狗。 

二 

  我,失恋般地告别了故乡的云彩,怀着愤世的不平。

  什么时候才能向你,倾吐我一波一波的话语?别离的忧伤,使我突然变成了一个脆弱的需要安慰的人。

  无可排遣的惆怅,难以诉说的寂寞,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恼人的无寐。因为,异乡的狗叫了一夜。

  哟!那声音,叫得好惨痛。像怀着什么仇恨,感到什么绝望,拼足所有的力气,嘶哑地、尖尖地叫着,凄戾的冲击波,在清水般的静夜,激起磁蓝色的光,涟漪荡漾,一圈圈向无垠的夜空扩展……

辗转反侧,睡不着,无奈中起来,推窗。卷帘。仰视。

  啊!京都山中的夜,竟亮得如同白昼。那一大片黑魆魆潜伏不动的山脊,那毛发森森的黑树林,那虬龙般古怪的树枝,仿佛成了精怪似的在半空划出令人惊诧的图形。

  不远处的神社,四周一片光焰,两头高翘的屋顶,又尖又瘦,像刺破夜空的牛角,在静默的天空,变成一句谶语。邻家的狗,正站在水一般的月下,在荡漾的清光中,一动不动地仰着脖子,对天空的一轮圆月狂吠……

  一夜狗吠月明中。京都。

  怀着寻梦的失落,第二天上街,又遇见狗。

  也许就是它?叫了一夜的异乡的狗?也许不是?

  不迭地避让,再避让。对迎面来的狗,我简直失去了耐心。为什么,同一条大街,狗可以走得大摇大摆,人却走得小心翼翼?

  有人说:养狗时髦;宠狗是文明的表现。在现代社会里,狗比人忠诚,更值得交朋友。果真,大街上,牵狗的女人比抱孩子的女人多。但我始终怀疑,被宠得甚于独生子女的狗,会忠诚到什么程度?

  我有“恐狗症”。小时候被狗咬过,至今腿上留着它的牙痕。

  牵狗的人都说,我家的狗不咬人。那是骗人。不咬人的,还算狗?

  也有人说,狗咬你,是因为怕你;其实不是咬,是示威,是为了保护自己。你不惹它,它不咬。

  我还是不相信。我们都不是狗,狗的心理你会了解得那么清楚?

  看,一只头上打着蝴蝶结的狗来了。聪明的主人把狗头的毛梳成姑娘的辫子,再用大红的绸带系成蝴蝶结,挺耀眼的。也许是条雌狗?它自我感觉挺好,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旁边的女主人更得意:扭头一看,哟!主人头上也系着同样大红的蝴蝶结,我这才明白:女主人一定是按照自己的样子去打扮狗的。

  想笑,迎面又来了一条。更令人发噱:

  先看狗,长着长长的鼻子,再看牵狗人,也长着长长的鼻子;狗鼻子红红的,牵狗人的鼻子也红红的;狗牙龇咧着,牵狗人也满嘴犬齿。再看,连他们头上曲卷的毛发、颜色、弯度都相似,让我目不转睛地看了好半天。

  我相信潜科学的说法: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天天看来看去,不断自我暗示,时间长了,脸就越长越像对方。现在的情况,是不是牵狗的人和狗互相看来看去,狗脸,越来越像牵狗的人?人脸,越来越像牵着的狗?

  据说,上帝创世之初,狗和人原来是一对兄弟,自从被拆散在人间,至今只能带着面具相见。

  日本谚语也说:“谁家养的狗,就像那家的主人。”我相信这种说法。不养狗,因为我不想和狗换面具。

  中午,肚子饿了,走进一家料理店,想吃碗面。

  刚进门,就见一条大狼狗,端居在窄窄的店堂中央。咧着大嘴,吐出鲜红的舌头;眼里露出凶光,注视着每一个进店的人。

  我一看不行,店面很窄,进店非碰到它身上的黄毛不可。瞧它盯住我的眼神,虽没有叫,已吓得我站立不动。

  韩非子写过“狗恶酒酸”的寓言。说某酒店养了条恶狗,把他的生意都吓跑了。所以,他虽有上等的佳酿,却因没人买而变酸。韩非子以狗喻君主身边的小人,现在比喻态度恶劣的服务员。

  店里养狗,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忌。但在京都,却很普通,许多店里挂着允许养狗的木牌,有的还以此招徕生意,哪家狗大,哪家狗奇,哪家狗脸生动,哪家生意好。韩非地下有知,一定想不通。

最是,店主人和蔼可亲,见我进门,微笑着,鞠躬欢迎,却吓得我转身就跑。

 

  这家没吃成,到对面那家试试。

  横穿马路,忘了红绿灯。引起一阵狗叫。

  在日本,狗也懂红绿灯。红灯停下,绿灯行走。红绿灯切换时有鸟鸣,狗也听得懂。倒是刚来日本的留学生不懂,大多数人在自己国家乱闯红灯惯了,见没有车,就穿。这时,站着等绿灯的日本人沉默着,在一旁的狗却忍不住,对不懂规矩的留学生一个劲地吠叫。

  对面那家店好像是个面包房?进店,各种面包、食品,货架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拿起来看看,怎么觉得眼生,没有见过这些品牌,闻闻也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问营业员,才知道,这是一家“狗食店”。店里的食品,全部是给狗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到狗食店吃午饭,是我来日本闹的第一个笑话,想想,正堪自我幽默。

  京都人爱狗,蔚成风气。不仅狗食店,就在大街上,也往往人不如狗。

  不信,你看,那边就有一位,狗在前面走,人牵狗在后面跟。

  狗在大街上乱拉屎,高兴怎么拉屎就怎么拉屎;一位穿着体面的日本老妇人,却亦步亦趋地跟在狗后面,把它乱拉的屎,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起来。

  我不否认,“手帕包狗屎”,正是日本人文明的地方。日本人经常为别人着想,拣狗屎的事情,在别的国家很难看到,在日本却很普遍,几乎人人都这么做,非常自觉。京都狗多,如果大家都不拣狗屎,不负责任,一条大街上全是狗屎,人就无法行走。就像《东京百年》一书里记载的,日本东京最繁华的“银座”,百年前街上到处都是马粪,行人一走,鞋帮上全是马粪。《东京百年》不是一般作者写的书,是当时报纸上刊登过的新闻的摘编,是真实的情景。

  狗在大街上拉屎,人跟在后面“拾粪”,那倒算了,最不能容忍的是家里。

  夫妻双方竟然都声称:爱狗胜过爱对方。

  丈夫爱狗,甚于爱妻,妻子爱狗,甚过丈夫。这倒也罢了。最是,傍晚散步,父母不带孩子,却带条狗。明明出来遛狗,却变成人陪狗散步。狗离间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狗服务,成了专门的学问,有专人研究。

  狗衣、狗裤、狗食、狗书,还有狗妆奁,都照人的式样做。只要讨狗喜欢,什么事情都想得出来。连狗食店里给狗吃的肉,也做成骨头的形状,以促进它的食欲,符合它的饮食心理。

站在货架前,见狗之得宠、显贵、傲慢,狗贵人贱,自叹不如,心里很压抑,当然,我真的没有必要与狗去较一日之短长。

  好狗的人,往往闻狗则喜,谈狗则喜。

  有个留学生告诉我一件真实的事情:她在京都一家“弁当店”打工,中午可以在店里吃免费的弁当,不用付钱;但晚上回家,吃饭就成了问题。

  店里的弁当经常卖不完,为了保证绝对新鲜,店里只卖当日做的弁当,隔日的常常倒掉,非常可惜。于是,她想带一盒弁当回去当晚饭。

  她知道,说自己吃,会被店老板拒绝,怎么办呢?

  她想,店老板非常爱狗,也是一个闻狗则喜,谈狗则喜的人。她就每天和老板谈狗,谈房东家的“牧羊犬”、“德国黑背”,谈得老板很高兴。

  趁老板高兴,她便用日语对爱狗的老板说:“我们房东家的狗,很想吃您的弁当,是不是让我带两盒回去?也让它们尝尝?”

  弁当店主慨然应允。

  第二天,留学生回到店里,对店老板说:“我们房东家的牧羊犬和德国黑背,非常喜欢吃您的弁当;吃得津津有味的,还争抢着吃哩。是不是我每天都带两盒回去给它们?”

  店老板连连说:“好。好。好。你可以多带两盒回去。”

  带回去的,当然都到了留学生的肚子里。结果,聪明的留学生白吃了三年店老板的晚餐弁当,代价是:做了三年房东家名义上的狗。

  伫立在陌生的路口,徘徊在异国的黄昏,像微雨中贴着地面飞的一只蝴蝶?寻找失落?寻找位置?寻找难以舍割的残梦?不!

  卑微和孤寂使我抬起头,对迎面来的狗,一律报以冷漠的微笑。

敬而远之吧!不管它叫不叫;咬人不咬人;卷毛不卷毛;撒尿不撒尿。总之,我不爱京都的狗。

啊,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和你,同在一个窗前的灯下?向你一波一波地述说,京都的蝉,京都的乌鸦,京都的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