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张伯伟散文:忆南洋
(2008-07-16 08:12:39)
标签:
鸣其友声 |
分类: 以文会友 |
忆
我的感想是非常片断的、个人化的,它如同夏日空中洒下的阵雨,夜晚倏忽而过的流星,是旋起旋止的山谷的风,是无意间在心头掠过的人影……
二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同门曾向先师建议,用老师的名义建立一基金会,以奖励学术发展。先师的回答是:兹事甚不易,以子贡太少而颜回太多也。子贡善经营,他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坚强的经济后盾;颜回好读书,人所不堪的箪食瓢饮生活,他能乐在其中。首届新加坡硕士班的同学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其中也不乏子贡,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其中有更多好读书的颜回。每当我看到他们下班后匆匆赶来上课的身影,脸上或许还带着几丝倦容的时候,内心的感动便化作一种强韧的力量,迫使自己努力讲好每一分钟的课。当同学们说,这几个小时沉浸在古典诗词的美好境界中是最大的享受,他们笑了,我也笑了。这笑容,在两年后的今天,依然是令人回味的。
三
新加坡的前身称作淡马锡(Tumasik),意为“海之国”。新加坡的名字,据《马来纪年》的说法,是在十三世纪末由圣·尼拉·优多摩(Sang Nila Utama)命名的。在他最初登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见到一头俊美的猛兽在陆地上疾驰而过,侍臣说这是狮子,于是他就将这个海岛更名为新加坡拉(Singapura)。这是一个梵文音,直译便是“狮岛”或“狮城”。很多年来,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对这样的命名表示了种种怀疑,因为在马来半岛上从未有出现狮子的记录,而在十八世纪以前,新加坡老虎成群,倒是名副其实的“虎岛”。甚至在二十世纪初,还有传说老虎跑进了莱佛士酒店,英国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曾把此事记录在他的作品中。
有人说老虎是森林之王,也有人说狮子是百兽之王。从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狮子在森林里遇到了老虎,哪一个更厉害?接着,主持人又否定了这个问题,说这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对于好奇心甚重的我来说,却一直希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终于有一天,在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见到了这样的记载:“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更有一只盲熊“闻狮子气,惊怖跳踉,曳锁而走”。尽管它们的见面是出于人为的安排,但毕竟使我得到了答案——狮子比老虎更厉害。
在1819年新加坡开埠以前,这里是一个荒凉的小岛。新加坡的大发展是在独立以来的三十五年间,尤其是最近的二十多年中出现的,其经济上的成就令举世瞩目。新加坡人不愧是狮城的人,不愧是拥有狮子精神的人,这样的精神,自然不会畏惧非洲虎、美洲豹或是北极熊的。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华人之所以为华人,不仅在于种族、肤色或语言,更重要的是拥有中华文化。从前孔子回答学生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首先是“富之”,让人民在经济上获得富裕;其次是“教之”,使人民得到文明的滋养。在新加坡来说,如何使这里的华人,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更多的获得中华文化的滋养,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首届新加坡硕士班的同学大多从事着与文教有关的工作,要使越来越多的华人懂得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实践中华文化,并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更多、更远的角落,你说,能不是“任重而道远”吗?
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曾把遥远的中国比作一头“东方的睡狮”,我总想,当这头睡狮真正醒来的时候,这世界将改变模样——只要有山,便有绿树;只要有水,便有游鱼;只要有人,便有相亲相爱。因为在狮城,我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四
新加坡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这样的气候自然适应了多种植物的生长,花草遍地,树木参天,使这个国家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如今远在日本的京都,正是残暑和初秋的交替季节,一天中能对夏、秋两季有所感受,便使我常由东洋而想到了南洋。
早晨,当我沿着北白川的疏水骑车上班的时候,那潺湲的奔泻令我想起圣淘沙夜晚的潮水拍岸;傍晚,当我坐在房间的落地窗前遥望京都的东山和北山,那夕阳中缭绕于山间的云气令我幻觉为新加坡东海岸边的雨雾。其实,新加坡也有山,而且是名称诱人的山——珍珠山(Pearl’s Hill),可不知为什么,看到日本的山,想起的还是新加坡的海。
我曾在心里暗自比较过山水之美的区别:一个是静穆的美,一个是流动的美;一个是稳重的美,一个是活泼的美;一个是需要发现的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是自我表现的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个美像清茶,略加品味便使人沉静;一个美像醇酒,尚未沾唇便令人激动。所以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虽然有区别,却不是可以随意轩轾的。
我也悄悄比较过京都的美和星洲的美:一个如风情万种的少妇,一个如天真烂漫的少女;一个美在韵味丰厚,却又不失其单纯。一个美在神采飞扬,而又自有其成熟;京都是一泓秋水,那凝眸望得让人心碎。星洲是一弯新月,那俏皮引人无限遐想……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把柳宗元的这句话作断章取义的理解,那山水之美全是因人情之美而显现出来。从新加坡授课回来的人都说,那里的学生对老师特别有温情,并为之感动不已。课前的一句问候,课后的一声道别,这淡淡的表达中所蕴含的浓浓情意,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首届同学如今已经毕业,我也不再做他们的老师。人生动如参商,似飞鸿雪泥,从此我们也许很少相见,有的人也许再也不会相见,但一时的师生也许成为终生的友人,一段美丽的邂逅也许化作永恒的诗篇……
五
到新加坡授课,在我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但这一偶然事件却使我的生命与南洋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忆起了南洋,便是一个充满了温馨和浪漫的怀想;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忆起了南洋,便会在心中回旋起那动人的《梅娘曲》:“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你曾坐在我们家的窗上,嚼着那鲜红的梹榔。当我们在遥远的南……”
啊,南洋,你就是这样永驻我的心上。
二○○○年九月七日写于日本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