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学相长 |
分类: 我与学生 |
溪间青石——记曹旭老师
回想当日课堂,指点人生、酣畅淋漓之际,曹老师曾与我们分享年少故事,谈到当日师母的出色动人以及自己追师母时的“苦心积虑”、费尽巧思,一片得意。曾问我们他的名字中有多少个太阳,我说3个,曹老师笑说:十一个。十一个太阳的活力朝气,热力四射,那还了得!
曹老师善讲课,而不喜独白,喜欢让大家开口,尤其喜欢对腼腆的同学点名,也曾戏谓一位活泼机敏的同学“踩到尾巴头会动”,惹来一片欢笑。发言之时,如红楼诗会,才思敏捷如湘云者可秀出群伦,木讷寡言如迎春李纨,也少不免勉力为之,期待担忧,不一而足。到底是少年心性,谁又能不喜欢这样的会聚呢?而于莽莽如杂草的发言中,偶得同学们的佳思妙言,曹老师最先喜不自胜,俯拾而集缀之。
亦狂亦侠真名士,能歌能哭迈流俗,曹老师是也。
曹老师说,汉魏六朝,是中国诗歌的少女时期,清丽而又纯粹。古诗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描绘涧石松柏的永恒与人生的短促无奈,下层士子焦虑与放旷的悲歌欢吟,游子思妇炽热而直白的相思歌唱,为“一字千金”、“五言冠冕”。历史渐渐淹没了那些最初的感怆,而我们的少年时代,也会在很多夕照瑰丽、落月西斜的片刻,涌起很多少年的感怆,一如这些素白的诗歌。而曹老师,是一个很难得的、愿意留住少年时代那些直接而辽远的感觉、以诗歌为快乐的人。我想,曹老师开这门课,只是为了和一群同样喜欢古诗的同学,共同欣赏这些不知谁遗落的珠玑,我们这一届届学生,也不会忘记那段仿如煮酒品诗的课堂岁月。
学生们来来去去,如块石间流动的溪水,而曹老师,于上师大的香樟丹桂红墙之间,来回于学人、文锦路上,静守着这流水岁月。
前一篇:张华“情多”的意义
后一篇:翻译:母语比外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