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孩子多念几年书是最好的投资
(2023-01-24 15:32:34)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供孩子多念几年书是最好的投资
中耀
若家里有条件,家长就应供孩子多念几年书,如果能出国留学更好。这是让孩子学得更多学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能更好发展的重要渠道。
蔡元培:思想家、教育家。自幼上学,曾在清朝光绪年间中进士;1907年去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世界文明史;后又去法国留学,与吴玉章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对我国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
鲁迅: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六岁读私塾,后进南京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读书;1902年去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教育工作,并以文艺为武器从事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统治的革命,被称为“中国新文化的。”
郭沫若:诗人、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考古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人物”。他上学很早,科举制废除后入学堂读书;1914年去日本留学,归国后从事革命文艺、文化活动,曾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留有大量文学、史学著作。
蔡畅:1915年毕业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五四”后去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去莫斯科学习,归国后积极从事妇女运动,成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陶行知:教育家,1910年自教会学校毕业后,升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去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市政;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归国后任大学教师,后大力提倡平民教育,自立创办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并积极从事抗日和民主运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很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科学家李四光曾去日本学造船,后又去英国学地质学;医学家林巧稚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后曾去英国、奥地利考察,以后又被派往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深造;美学家朱光潜曾去英、法留学;文学家胡适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文学家郑振铎曾去法国留学;学者季羡林,清华大学毕业后去德国留学……
世界上很多在物理、化学、医药、文学……方面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几乎无一没受过多年的教育,有的更是读过两次大学……
有人说:不上大学也可以成才。这话不能说没道理,然而事实毕竟是上大学(或留学)——多念几年书的人更容易成才。
但是,上了大学或出国留学了,也并非就一定能成为优秀人才。还需要及时确定理想和目标、并能勤奋刻苦的学习,还要努力深造才能实现理想。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认为出国留学好,不惜花很多钱把孩子送出国。但是,孩子在国内尚不能很好的学习,到国外仍然不能努力。加上在国外没有家人的管教,反而胡乱花钱,结果成了败家子,这样的留学反而是害了孩子。
也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大学,他们说:大学毕业后照样找不到好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早去工作、早挣钱……这种看法是目光短浅的。现在大学生多,一时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现象,将来一定会有变化。到任何时候,学识也是谋生的资本,绝不能不值钱。
过去,有很多关于学历和收入关系的统计,都是学历高的人挣钱多(当年蔡元培、鲁迅工资是200银元/月,而普通劳动者仅5~8元)。
前不久,美国有份关于学历与收入的调查情况是:
中学学历的全职岗位为120万美元/年工资;大学学历的全职岗位为210万美元/年工资;博士学历的全职岗位为340万美元/年工资;有高等学历专业人员的全职岗位为440万美元/年工资。看来还是高学历人员的工资高。
读书多的人,还能正确处理事物,过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这是更重要的事。
无论如何还是让孩子多念几年书好,请家长们要想好这件事,千万别打错算盘。
教育文章列表 -
-
务必把孩子培养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