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

(2015-11-20 14:54:40)
标签:

老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

想往的退休生活

年过花甲的老同学

晚情生活回忆录

退休老人的心理活动

分类: 散文随笔

老人更注重的是精神生活

李晓东

近日,与几位年过花甲的老同学小聚,大家七嘴八舌无拘无束地闲聊。同学老丁,向大家诉说了他的心情:半年前他和老伴去沈阳帮儿子看孩子,开始几个月觉得还可以,小区环境整洁,住房宽敞明亮,儿子家的伙食也比自家的标准明显提高了不少,想吃啥买啥,一点不差钱。

如今的他,已经感觉到与儿子一家三口长期居住在一起在有些不适。于是,老丁每个月都要从沈阳乘坐火车回家两三趟,为的是和老家的朋友聚一聚。不是婆媳不和,也不是儿子儿媳妇给脸色看,只是觉得整天枯燥无味的生活让他觉得没有意思。他愿意回到自己已经生活了六十年的小县城,他愿意茶余饭后和那些老邻居、老同事和老朋友在一起打上几圈麻将,再玩上几把扑克牌。心情好的时候还愿意找老同学小酌一番,一边叙叙旧、回忆回忆当年的往事,一边谈一谈今日的感受,相互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酸甜苦辣。那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往事,而幸福和愉悦的心情就在这言谈话语之间,不断地滋润着老人的心田。

老丁觉得,这才是自己想往的退休生活,这才是最好的精神享受,这种生活比儿子在沈阳刚刚为他新买的100多平米的新楼好多了。老丁表示:沈阳的城市再大、再漂亮,对我一个退休老头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他说,儿子在沈阳给我买一个大面积的楼房,我又能来住几天呢?还不是你们年轻人的房产。我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身边有老同事、老朋友的陪伴,有亲情、有友情的快乐,我最害怕的是一个人的孤单寂寞。儿子的新小区再高档,房子装修得再豪华,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不仅仅是老丁一个人,5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都已进入花甲之年。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男婚女嫁,组成新的家庭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由于小两口都有自己的工作,甚至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照顾孩子的差事自然就会留给双方的父母。

少数年轻人会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父母养育,更多的年轻人考虑老家的生活条件差,幼儿园、托儿所或小学校的师资力量弱,不愿孩子受委屈也担心孩子智力发展不理想,通常会把父母接到城里,让老人按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育儿知识)的教育理念,帮助照顾孩子。

如果一年半载的短时间还好,老人与小两口还能彼此谦让,相互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如果两三年以上的长期居住在一起,难免会有舌头碰不到牙的时候。因为毕竟老两口和小两口的日常作息、生活规律、饮食口味、教育理念…..多有不同。最初,相互之间睁眼闭眼也就事过境迁、无事相安了;时间长了,矛盾积累的越来越多,终于会因某一件小事成为双方矛盾激化的焦点,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其实,这还仅仅是表面的现象,问题的实质是老人的心理已经不适合居住在城里封闭式的小区。如今城市的住宅小区,高楼大厦林立,邻居之间(即使住在一个单元里)互不相识、互不来往,更没有亲朋好友以及老同志、老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闷在水泥火柴盒一般的公寓楼里,整天无所事事,心情孤独寂寞…..

老人一旦孤单寂寞,常常就会心情低落,继而胡思乱想,甚至会误解儿女孝敬父母的一片孝心,反倒使老人心情愉悦不起来。如此说来,我要在这里劝说那些有善心的儿女:真正的孝敬老人,应该是尊重老人的意愿,投老人所好、送老人所要。老人若愿意生活在老家,逢年过节期间,做儿女的就经常为老人买些慰问品常回家看看;老人若喜欢旅游,做儿女的就尽量的挤时间,多陪老人到他们想去的景点走一走;老人若喜欢去城市居住,那时再把老人接到你的小家也不迟。不过别忘了,有事儿没事儿多陪老人聊聊天那才是真正的孝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