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2013-05-28 11:02:37)
标签:

长白山天池一游

长白林海美好记忆

林木植被密不透风

林海的深邃、幽静和博

大自然的天然色彩

分类: 旅游游记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李晓东

   我的这篇散文,发表在《辽海散文》杂志(2014年第九期)。

见下图:“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李晓东

“立秋”那天,单位组织大家去长白山天池一游。早就听说过天池的大名,一直没机会领略那里神奇的风光,听说要去天池的消息,早已耿耿于怀的我,恨不能说去就到。

  午后17:00时左右,我们从辽宁开原出发,小汽车开足马力沿着哈大公路一路疾行。3小时后,当汽车驶出辽宁进入吉林地界,公路一下宽了好几米,路面也平整干净了许多,人们的视野也随之一下开阔起来。

  让人颇有感触的是,吉林的路况保养得非常好,路面没有因翻浆导致的坑坑包包和凹凸不平。路基宽阔厚实,路肩有棱有角,路的两侧是用白色油漆划出的边缘线,醒目而鲜明。路的最外侧,是沿路延绵不断、摇曳着腰肢向过往车辆致意的鲜花。它们在绿毯子般草地的映衬下显得艳丽而妩媚。偶尔有弯道、陡坡和道桥之处,还会有一排排列队整齐涂着红白两色的警示桩。

  如果仔细观察,这条公路虽然也“走村串乡”,可路面没有一点牲畜遗留的粪便,甚至连灰土也很少。所以,即便我们的小汽车尾随在前车之后,照样可以摇下车窗,观赏路边的景色而不受前车扬起的灰土呛扰。

正当我不断的感叹吉林道路的宽阔整洁时,忽然又发现,我们已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沿途的村庄房舍了。怎么回事呢?大家的视野被局限在沿路两侧的十几米范围,再也望不到远处山势起伏,甚至连蓝天白云也无了踪影!

就这样,我们的小汽车继续开足马力疾行了一个多小时,在绵延百多公里的公路附近竟始终“荒无人烟”。

有人说,我们的车已驶进了林海。仔细看去,果然是树木参天,一片林海。脚下这条宽阔的公路此时已化做一条蜿蜒的长蛇,正在林海中蠕动。我从来未见过这么多树,更没见过这么密的林。在满眼绿色之中,混杂着墨绿、浓绿、深绿、淡绿、浅绿、翠绿、草绿、葱绿、碧绿……这里简直是绿的世界。

 

“长白林海”的美好记忆

 

眼前的景致就好似一幅鬼斧神工绘就的立体画,一位看不见的大师,正在用他感情丰富的画笔在这幅天地之间的巨幅画作上精心着色。与画家所不同的是,他用的是大自然的天然色彩,不需要调色,只消随心所欲地信笔涂抹便可一挥而就了。

 其最下面是杂草和花灌木织成的茸茸地毯,在那万绿丛中偶尔点缀着或红、或黄、或白、五彩缤纷的野花,显得颇为清纯淡雅。中间一层是各色的矮棵杂木和并不高大的乔木,他们大都枝条纤细,虬枝旁伸……我猜测它们是因缺少阳光所致。仔细观察,会看到其间常有枝繁叶茂的藤牵葛绊。虽算不上高雅壮观,却也“魂牵梦绕”、婀娜多姿,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柔和的色彩。

 再往上看,但见那二、三十米高处的蜜密的虬枝和浓浓的绿叶将“浓荫覆盖”,密得透不进阳光,浓得几乎像大海。尽管8月的骄阳似火,坐在封闭的小车里穿行在这林海之中并不觉得热。

 这里的林木植被密不透风,有点像密植的高粱一般,不知这浓荫蔽日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已有多少年没被采伐,胸径有如洗脸盆口径一般粗的树,成堆、成片地站在你的眼前。只见其挺拔、笔直,直刺云天,虽然叫不出名字,却让人感受林海的深邃、幽静和博大。

 这里的松树参天耸立,足有30米开外。还有久闻大名但一直不曾谋面的白桦树,星星点点地杂生在其间。桦树的皮是白色的,树干直得像铅笔,几乎没有枝杈,二、三十米高的个子,只在其最顶部五、六米处才生长着并不浓密的枝叶。她很像那身材修长、亭亭玉立的模特女孩,梳着长不及肩的短发,任清风吹抚,摆动着那纤细的腰肢,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绿色的海洋实在太美了,美得让人浮想联翩。我在心底问道:是谁播下了这么多生命的种子?又是多少沧桑岁月让它们长成了如此缤纷的世界?

 原来,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早在大自然的生存环境和原始森林的发育过程中就得到充分的显现和认证。

难怪这里的树都这么高,如果不高出“它树一头”,便难以见到阳光。难怪树都这么直,如果不直,便没有了生存的空间。难怪这里的林木这么稠密,因为所有落地的种子都要发芽,都要长大,它们彼此激烈地竞争,能不稠密吗!

这里是物竞天择的环境,这里是公平竞争的世界,所谓“天高任鸟飞,林阔凭树长”只要你有自信、有“理想”、有毅力、坚忍不拔、奋发向上,不怕长不成“参天大树”!树是这样,人也同样,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