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讲话不流畅的三缺乏
(2013-04-25 14:02:59)
标签:
对孩子的教育培育人才即兴讲话不流畅公众场合讲话的胆量即兴讲话的技巧演讲与口才 |
分类: 散文随笔 |
即兴讲话不流畅的三缺乏
李晓东
即兴讲话,即讲话者事先未做准备,是临场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许多人打怵即兴讲话,对即兴讲话有“三怕”:害怕说不好;害怕没内容;害怕丢磕碜。特别是在那些重要的场合,比如庄严肃穆的场合、有上级领导参加的场合,人多势众的场合,以及不可以随便说错话的场合……因此,一定要“照本宣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一个字不差的念下来。这种讲话,虽然没有了差错,但是给听者的感觉好像是读报纸、念课文,让听者兴趣索然,也显得讲话者没水平!
害怕即兴讲话,或者即兴讲话时磕磕巴巴、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缺乏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胆量
多数人很少有在公众场合讲话的机会,由于没有这方面的锻炼,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更没有经过一定的训练,所以,初次上台讲话的人都会精神紧张,结果,一紧张就脑子空白,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都忘了,一时竟想不起来自己要说啥,或者,刚刚说了几句开头语就没有了下文。这种即兴讲话不磕巴、不语无伦次才怪了!
我们经常听到即兴讲话失败者谈到自己的切身感受:“那么多的眼睛都盯着我,吓得我啥都说不出来了……”“这么重要的场合,又有这么多领导,万一我若说错了……越害怕,我就越不敢说”,“我最害怕在人多的场合即兴讲话,一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一看见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着我就心虚……就立马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都忘了!”其实,不是讲话的人忘记了想讲的内容,是现场的环境、氛围和气势给讲话的人增加了无形的压力,首先在心理上对自己的即兴讲话丧失了信心,最终导致即兴讲话的失败。
二是缺乏在公众场合讲话的锻炼
一个人即兴讲话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经常锻炼才会逐步得到提高。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照稿讲话还念不好,便是典型的缺乏锻炼。
当年我下乡当知青,看见生产队长、大队书记在众多社员面前滔滔不绝地即兴讲话,令我惊诧不已!其实他们并没念过几年书,也没有什么文化,不过是在那个讲政治的年月,会议多、讲话的场合多,即兴讲话的能力就因此锻炼得比别人高了许多。
如果我们天天练习即兴讲话,事先把讲话的内容背下来,经常在各种场合练习讲。先炼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胆量,不再恐惧黑压压的人群,不再躲避众人注视的目光,不再害怕“大人物”,不再担心自己讲不好……你就具备了即兴讲话的基本素质。此后,你再坚持不懈地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逻辑能力和感染能力,再进一步练习符合讲话内容的面部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通过反复地练习,使自己的即兴讲话更具条理性,更富有亲和力。
三是缺乏长期的语言积累
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语言积累,才具备了即兴讲话的基础。因为每个人的即兴讲话,都不过是把自己熟悉领域中日常积累的东西,随心所欲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任何人都不可能对自己不懂的领域也能高谈阔论、侃侃而谈。
通过长此已久的语言积累,你就会积累诸多方面的知识和词汇,当你的即兴讲话讲到某一方面的内容,你就会将烂熟于心的知识信手拈来,再加以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脱口而出了……既显示了你渊博的学识,也表现了你即兴讲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