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讨厌家长的几种责问
(2013-04-24 15:33:57)
标签:
育儿成才怎样成为好学家长的类型与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教育培育人才幼儿早期教育家长望子成龙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孩子最讨厌家长的几种责问
李晓东
家长对孩子的不当责问,会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其中,常见并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的责问有如下几种:
1、刨根问底地询问孩子的成绩和排名
每每考试过后,家长总是会喋喋不休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错在哪里?在班级的排名?在全校的名次?……刨根问底,问个没完。
面对家长没完没了地询问,孩子的心理多表现为:若考得好,愿意让家长多问,自己也想借机炫耀一下自己考的好成绩;假若考得不理想,或者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再予以讥讽或斥责,势必使孩子颜面扫地、无地自容甚至陷于自卑自弃……
家长若总是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评价孩子学习的优劣和进步与退步,对无法考第一或排名落后的孩子总是贬低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经常被贬低的孩子就会产生严重地逆反心理,家长越问,孩子越心烦,越心烦就越产生抵触情绪,越不爱学就越学不会,进而会自暴自弃承认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种不良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下降,还会促使孩子更害怕考试,更害怕家长问成绩的排名。
2、指责孩子的过错,贬低孩子的智商
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缺少经验教训难免会犯一些小过错。学生学习新知识,考试遇到偏题、难题,也难免会出错。家长应该赞扬孩子敢于尝试自己动手的勇气,鼓励孩子不怕失败,再接再励!如果家长挖苦孩子:“什么东西都得被你弄坏!”如果考试发挥不正常,“考砸了”,家长不是以理解的心情安慰孩子,指导孩子汲取教训,鼓励孩子迎难而上,而是粗暴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还能干啥!”
面对家长的指责和贬低,孩子的心理多表现为:此时,已经知道了自己过错和失误的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鼓励,更希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帮助。然而,面对多数家长的指责和讥讽,带给孩子的却只有逆反和自暴自弃。特别是家长一无所是的贬低,非但不能激发孩子知耻而后勇的积极性,相反,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3、中止孩子的玩兴,强迫孩子立即学习
无论孩子玩得多么高兴,家长总是一脸怒气地阻止,更有甚者,一边大骂孩子:“就知道天天疯玩!”一边命其回到书桌前。逼迫其立即“学”!这时,孩子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会更加厌烦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应当是寓教于乐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要孩子学”为“孩子要学”。而不恰当的强迫孩子学习,只会使孩子原本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学习负担,甚至以为自己在为家长学,在为老师学。只能看见家长就摆摆样子,看见老师就假装写作业,而且不求甚解,应付差事。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想通过责问的形式让基础较差的孩子一下子提高学习成绩,让学习成绩落后的孩子考到前几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家长的对无法考第一或排名落后的孩子,不要总是责问,不要贬低孩子一无是处,更不能因为学习成绩提高缓慢而指责孩子。而是应当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欣赏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