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风
北国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446
  • 关注人气:4,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口吃如何矫正

(2012-08-01 15:27:21)
标签:

口吃矫正

语言障碍

家庭幼儿

教育孩子

望子成龙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孩子的口吃如何矫正

李晓东

 题记:

 小时候的我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 怕人家笑话, 也为了不“露馅”,在人多的场合我从不说话。长此下去, 我就越发说不好话了。

 最让我“丢人现眼”的是:一次,一位新来的老师上课点名, 轮到我忐忑不安地站起来,却口吃得答不出自己的名子。新来的老师以为我故意与其捣乱,同学的几十双眼睛也都注视着我.....我尴尬地站在那里, 憋得手心直冒冷汗......只觉得脸烧得发烫,自己太丢面子啦。

 由此, 我得出一个结论:“口吃现象, 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更确切地说是心理障碍问题。”这种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是:患者本人对自己的当众说话能力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天生的说话费劲。其结论是:“口吃没法矫正, 即使矫正, 也往往事倍功半, 得不偿失;与其费劲心机地矫正(弄不好当众‘现丑’、暴露‘缺陷’), 还不如在公众场合‘装聋作哑’,不露‘庐山真面目’”。其实, 这都是我为自己开脱的不良的自我意象。正是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促使我的口吃病情越发严重,以至形成恶性循环。

此后,我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口吃, 并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去练习矫正,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自己的在矫正练习过程中的感受写出来,提供给家有口吃患儿的家长,以供参考。 

▲孩子口吃是病吗?

口吃是指说话时语言表达不流畅,说不出来,语句中断、字句不断重复的现象。严重的口吃患者还伴有晃头、嘎巴嘴、喘气、抖动胳膊、跺脚等为调整呼吸节奏而不得不做出的的肢体动作。

口吃是35岁幼儿的常见语言障碍,有关资料表明,口吃幼儿约占幼儿总数的5%。其中,绝大多数的幼儿的口吃是假性口吃。也就是说,这种阶段性的口吃不需要矫治,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实践不治而愈。但是,这种假性口吃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或者受到人为的心理压力,有可能会伴随孩子终生。 


▲孩子口吃的症状特点:

孩子口吃的症状因人而异,总体表现是说话时语言表达不流畅,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语言障碍:

一是难发性口吃。第一个字发音特别困难,口吃者往往需要摇头晃脑、嘎巴嘴、大喘气、甚至耸肩抖臂、跺脚等下意识动作,辅助其费劲地发出第一个字音,随之便爆豆似地说出一大堆没有节奏(或节奏错乱)、又无阴阳顿挫语调的话;

二是重复性口吃。口吃者常常在一句话的表达过程中连续重复某个字词,或者,同时伴有其他口吃的特点;

三是阻断性口吃。口吃者在说话过程中无法连贯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不得不延长、重复或急促地停顿某个字的发音,使语言表达混乱、无节奏、不流畅。

 

▲孩子口吃的形成原因:

儿童时期的模仿、疾病、惊吓、暗示等影响,是孩子口吃形成的基本原因。我将其归结为语言表达习惯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形成的语言表达习惯,是孩子在学习并掌握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后天形成的。口吃患儿多是在心理作用下,加上家长或周围人错误的帮助和提醒无意中加重了口吃的。孩子的假性口吃发展成为真性口吃,多在512岁之间,这个时期矫正口吃比较容易成功。

1.孩子口吃的生理原因。幼儿口吃的生理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和大脑细胞发育及语言神经末梢的某些功能障碍有关,此外,某些疾病引起的脑部感染也有影响。

2.孩子口吃的心理原因。心理因素是诱发孩子口吃的重要原因,在幼儿学说话阶段,有的父母急于求成,急切地纠正儿童错误发音,或在儿童发音不准时取笑、模仿,儿童情急之下易发口吃,且越取笑越严重,待形成恶性循环后终致病态口吃;另外,惊吓或突然刺激均可导致口吃;还有,家教过于严厉,家长脾气过于暴躁,也会使孩子因恐惧和焦虑情绪而口吃。

3.孩子模仿他人口吃。这是孩子口吃的主要根源,由于口吃的感染性很强,有些孩子与口吃的孩子常在一起玩耍,无意识地模仿;或者觉得口吃特别招笑,故意地模仿口吃而且经常“表演口吃”,久而久之也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口吃患儿。

4.压力导致孩子口吃。有点家长把孩子偶尔的表达不流畅或口吃现象看作是口吃病,苛刻要求孩子“改正”。进而,要求孩子的表达能力尽善尽美。孩子一旦学话不流畅时,家长作过多的矫正,或对孩子进行斥责、嘲笑、甚至恐吓……这种“矫枉过正”的逼迫手段,会使孩子不敢轻易说话,更害怕说错话。孩子因压力大、失去信心而发生口吃。结果,孩子语病不仅没能“改正”,而且反而加重了口吃。

5.突发情况导致孩子口吃。面对突然的精神刺激,比如惊吓、打骂、恐吓等暴力行为和过分的受罚,孩子表达时往往语无伦次,反复多次后亦可导致孩子口吃。

 

▲孩子口吃的矫正

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所以,对口吃病的矫治应从心理治疗入手,着重于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然而,对于那种一时性的假性口吃现象,是不需要治疗的,会随着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和语言实践的增加而不治自愈的。因此,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否则,孩子的假性口吃现象就会发展成为真性的口吃病。

 

▲矫正孩子口吃的有效方法

重要的是消除孩子说话时紧张、恐惧和害怕出丑的情绪,同时给予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一般的方法是:

1. 家长要多给孩子听声音优美、表达流畅的录音制品。

如儿童故事和诗歌朗诵等,让孩子跟着一起学、一起朗诵。还可以让孩子模仿着朗读其它的儿童故事和散文诗歌等。长此下去,不仅会改正孩子的口吃,而且会明显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在尚未发现孩子口吃现象的时候就应当提前预防,这样做的好处是事半功倍。

2.家长要经常和蔼可亲地与孩子交谈。

家长的语速应略慢、清晰并富有节奏感,引导孩子模仿着朗读幼儿故事和儿歌的语调,以富有节奏感的形式说话(无论多么严重的口吃患者,唱歌或诗朗诵时都不口吃。家长可以借鉴这一点,让患有口吃的孩子以唱歌或诗朗诵(说快板)的形式表达)。如此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使孩子通过音乐的节奏感逐渐消除口吃。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当孩子有了一点进步时,就及时予以鼓励,这样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口吃一定会矫正成功的希望。

3.家长要引导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患有口吃的孩子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常常担心自己因口吃当众出丑而少言寡语。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注意引导孩子说话放松,不要为矫正口吃而给自己施压。让孩子不刻意自己的口吃,甚至可以坦诚告诉陌生的对方自己的口吃毛病。如此这样,孩子的自卑心理就会因告诉了对方而自我解除,进而会以释然的心态自然而然地与对方交流,也可采取放松训练的方式使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切忌在与孩子说话时严厉指责其口吃的毛病,那样会加重孩子矫正口吃的心理负担。

4.家长要鼓励孩子与他人多说话。

家长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与他人多说话,比如,让孩子与说话流畅的孩子多交流,尽量多接听电话,上街多问路,购物多问物品产地及性能,平时与邻居多搭讪,上课多发言,有问题多请教老师和同学,积极参加口才培训班和各种朗诵或演讲比赛……引导和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敢于在公共场合说话。练习在公开场合发言,开始时可简短些,并事先拟好发言提纲,逐渐克服自闭意识和少言寡语的自我约束。不要因缺乏语言表达的锻炼而加重口吃。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及时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教育同学们尊重口吃的孩子,不要模仿、嘲笑孩子的生理缺陷,使口吃的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信心。

5. 家长要帮助孩子坚定矫正口吃的自信心。

对孩子的口吃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而应该顺势开导孩子:“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有这样一位母亲,对从小就口吃的儿子没有挖苦和斥责,反而说:“你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鼓励他一切从自信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口吃的男孩就是杰克·韦尔其,他长大后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矫正口吃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家长应教育孩子,口吃矫正略有反复是正常的,绝不可灰心丧气、半途而废。矫正口吃,关键在于要有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看到孩子的挫折和失败,绝不能讽刺、挖苦和贬低,那样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进而放弃矫正。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帮助孩子坚定一定能矫正成功的自信心。

6. 家长要制定科学的矫正方案加强孩子的说话训练。

家长应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既要对症治疗,又要因人而异。比如对首字发音困难的难发性口吃患儿,家长可采取放松训练的方式使孩子缓解紧张情绪进而顺利发出首字音;对必须有下意识动作才能辅助说出话的重复性和阻断性的口吃患儿,家长可采取引导孩子模仿朗读的语调,以富有节奏感的形式说话。家长可以让口吃患儿多背诵短诗、歌谣,可以按朗读的韵味和节奏说话,缓慢而有韵律。可以让孩子尽量用较短的句式说话,不急不燥,清清楚楚。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矫正孩子的口吃毛病不应千篇一律使用一种方法,运用一个套路。矫正孩子的口吃,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也没有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需要从一个发音、一个节奏练习,需要从一句话、一段话矫正。 

实践证明,口吃是可以自我矫正的。无论是矫正口吃还是做其它事情, 只要你想实现理想、达到目的,就必须改变不良的自我意象。作为家长,要丢掉认为口吃是无法矫正的错误理念;作为患有口吃的孩子,要坚定自己的自信心,要坚信自己一定会矫正口吃成功。那么, 孩子离摆脱口吃苦恼的目标就不远了,家长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能语言流畅地表达思想意识的愿望就会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