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家教

(2012-05-05 20:32:38)
标签:

家谱

杂谈

分类: 父亲的随笔

我家的家教

中耀

最近我读了《新一代思想家自白》的文章,使我进一步了解读书对一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说一个人的发展除了客观环境和机遇问题外,完全取决于读书多少。

新一代的许多思想家,有的出生在穷乡僻壤的贫困家庭。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后来考上大学、研究生……因其学识优异而被调入中央国家机关或研究机构,年龄不大就成为研究和制定国策的重要成员。

他们都有很好的写作能力、有的人写了上百篇论文,有的人出了几本专著而成为专家。看起来,他们发展的道路并不十分艰难,不过是由大量读书而发展起来。

有一种说法:“朝中有人好做官”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但是,许多关键的岗位还得靠真本事。比如这些身居要职的“新一代思想家”们,却完全不是靠“朝中有人”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而得到重用的。从总的社会情况看,任人唯贤还是主流。

从我们家庭看,因为我当年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所以 误了两个孩子的学习。由于“文化大革命”晓东的初中阶段没能很好的学习文化课,1970年他下乡插队当了四年多知青,荒废了学业。“粉碎四人帮”后,他以小学的文化基础参加全国高考,经过废寝忘食的一年刻苦自学,他终于在26:1的激烈竞争中,考上了“铁岭师专”。所以后来他成为同学中发展得最好的。如果当年的我有现在的认识,一定会鼓励他再考大学,然后再考研究生……以后的发展会比现在更好。

晓阳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随妈妈在农村读小学,学得很糟(自然也是因为家庭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则是在政治上倒霉时期,顾不上他的学习)。恢复高考后,他两次没考中。他感到学习吃力,不想再考。我错在心疼他学得苦而同意他放弃高考。这样,他就失去了考大学、考研的时机,现在看来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自然严重的影响了他一生的发展,这应当说是我家家教中一个严重的教训。

一个人的学历多长、读书多少,密切关联看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发展,这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发展的大事。我希望我家的每个成员都能充分认清这个问题:务必让自己和孩子们多读书,学习好,有更好的发展。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无动于衷或马虎对待。

我的期望还不仅仅是多读几年书,有个好工作……我希望我家能出杰出的学者和科学家,只要早认清这个问题,积极努力去做,是不难做到的,希望人人努力去做,肯定可以出好成绩。

 

还应当补充一点:我读书时因为年轻,从没想过父母还有学费方面的负担问题;中学毕业后,父亲希望我及早工作,不能再供我上大学(所以我考的是吉林师大,学校免费。伪满时,不是哪个学生都可以报考大学,是要经过学校严格挑选的,我是被学校录取的120名学生中的第八名,才发给我的准考证。并非我在此炫耀自己,而是为了激励你们更好的用功)。后来,弟弟兆凤上学,父亲叫我多给家里一点钱,可见也有个学费的问题。

晓东和晓阳的学费不高,似乎没感到难处,可李诗和学泽的学费上涨,投资就多了。我和齐平一辈子省吃俭用,口挪肚攒的钱全花在孙子的学费上(这很对,不然留钱也没用),现在齐平年纪大了,教学很累,但她常叨咕“我还得为学泽再挣些学费……”

我想,应当让孩子们知道这学费钱来之不易,是老人一辈子的积蓄(过去一直是低工资制),你们父母挣钱也不易,工资也有限,千万不要以为这钱来得容易(爷爷奶奶年岁已大,不能享受孙子辈的回报,也不图求回报,只希望你们能刻苦学习有大本事,将来能为国家多做贡献)。因此,小孩子花钱更要十分节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就对不起家长和国家的期望,而且只有深刻了解这点才能很好的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